百曉生周末課堂開課了!
上一次有粉絲反應,看不懂“市場區間分類”,這周百曉生想利用“漫步者”這個妖股例子來為大家解釋一下“增量區間、存量區間”在個股中的應用。
首先看一下增量與存量的“分類邏輯”
漫步者回顧
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漫步者是如何成為妖股的。
【一、大背景】
首先說一下“市場大背景”
市場選擇漫步者成為妖股是由于下半年的市場風格。
下半年是“科技風格”主打,所以“科技股”的“溢價”最高,如果資金買鋼鐵股,“溢價”一定不如科技股溢價高。
這說明“風格、風口”確定個股“溢價”。
再者漫步者的溢價來自于“機構席位”,為什么不是“頂級游資的席位呢?”,因為下半年是“存量博弈”,是被誰的“大腿粗”。機構資金明顯多于游資,而散戶減少,為游資抬轎的資金減少,所以目前階段機構資金的“大腿”比游資的“大腿粗”。
并且散戶發現了這一特點,所以下半年機構席位溢價非常高,就如當年“歡樂海岸”的席位一樣,只要是機構買第二天散戶“無腦介入抬轎”。
這就是漫步者產生的“大背景”
大背景很重要,為什么下半年政策最強風口的“區塊鏈”沒有炒作起來,而沒有政策加成的“消費電子”的漫步者炒作起來了,這就是“機構與游資”的博弈。
簡單說就是2019年下半年的“存量市場”中“機構是大腿”,游資要聽機構的。
【二、機構龍虎榜】
下面我們看一下漫步者出現機構龍虎榜是在什么位置。
首先是在8月14日出現漲停,不過此時漫步者沒有起勢,只是超跌反彈的漲停,第二天也有溢價,但是其后開始調整。
漫步者開始受到“增量資金”(散戶)的關注是在10月25日,其后漫步者連續出現“機構龍虎榜”,而市場的風口正是“抱團”,此時的耳機概念股的核心抱團股立訊精密、歌爾股份一直在創新高。耳機邏輯也被散戶大眾熟知。
從10月25之后職場就開始了“機構與游資”合力做漫步者的階段,這個階段很多小散是沒有反應過來的。
但是當漫步者的賺錢效應越來越高時,在12月5日,機構賣出漫步者,但是漫步者卻連續漲停。此時就是一個“增量區間”因為散戶分瘋狂買入,導致“機構的賣出”不是利空反而是利多,開啟了漫步者“撿錢行情”。
【三、邏輯發散與扭轉】
大家要注意這個邏輯發散:
漫步者從機構介入有溢價(存量邏輯)變成機構賣出有溢價(增量邏輯)的轉變,從而成就了妖股。
當漫步者打出空間高度,市場情緒被漫步者引領之后,即使后面機構賣出,漫步者依然高開高走繼續漲停。這就說明在“個股”的增量區間(散戶變多,情緒變好),存量的資金邏輯(機構)會被增量“洗掉”。
利用這個例子百曉生想說明,“存量邏輯”(機構溢價)到“增量邏輯”(機構賣出溢價)的轉變正是“增量行情與存量行情”的本質區別。
而“牛市”中的增量行情也是如此的,在市場不缺錢的情況下“散戶”會把所有的主力洗掉,郭嘉隊、老莊、機構全部都會被“增量資金”洗盤。而被洗掉的存量資金在反應過來之后,就會變成“增量”資金,追高介入,從而強化了上升趨勢。
【總結】
存量區間:誰“腿粗”就聽誰的,大家都去“抱大腿”出現“抱團行情”,例如2019年下半年的科技,2017年的A50權重股,只能聽機構的。
此時大部分是“講邏輯”的,很多個股有“邏輯支撐的”,當大家都與“抱團”存量邏輯時,抱團股多會出現“大調整”,抱團也就結束了。
增量區間:聽增量的,存量邏輯不管用,增量說“對”那就是“對”。例如:牛市、妖股,只能聽散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