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集科技晚間公告,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8.8億元,用于上海安集集成電路材料基地項目、上海安集集成電路材料基地自動化信息化建設項目、寧波安集新增2萬噸/年集成電路材料生產項目、安集科技上海金橋生產基地研發設備購置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安集科技(688019)6月19日晚間公告,經向機構投資者詢價后,初步確定的轉讓價格為156.68元/股,為安集科技股東詢價轉讓申購日安集科技股票收盤價168.2元/股的93.15%。初步確定受讓方為10家投資者,擬受讓股份總數為300萬股。
安集科技披露年報,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0.77億元,同比增長56.82%;歸母凈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40.99%;基本每股收益4.59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20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每10股轉增3股。
安集科技跌超6%,景嘉微、華大九天、江波龍、長電科技、士蘭微等跟跌。消息面上,景嘉微公告,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2%公司股份;安集科技公告,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過2.5%的公司股份。
安集科技(688019)3月22日晚間公告,持股7.28%的股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過2.5%公司股份。
安集科技(688019)10月17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73億元至2.34億元,同比增加78.28%至141.14%。(證券時報)
芯片板塊拉升,安集科技漲超9%,華峰測控漲超8%,寒武紀-U、芯源微等跟漲。芯片ETF(512760)漲幅超2%,成交額超2億元,盤中溢價交易,連續5天凈流入超2.6億元。招商證券認為,當前芯片需求端仍然呈現結構分化趨勢,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類需求仍顯疲弱,汽車/光伏/服務器等細分需求是相對亮點。從確定性、景氣度和估值三因素框架下,重點聚焦兩條主線:1)把握確定性+景氣度組合,關注下游主要覆蓋汽車/光伏/服務器等景氣賽道的優質芯片公司;2)把握確定性+估值組合,可以關注在細分領域已具備全球競爭力同時當前估值處于低位的國內龍頭芯片公司。(天天基金)
安集科技低開4.38%,公司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過2%公司股份。
在4月19日安集科技業績說明會上,就上海復工復產困難點,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楊遜向e公司表示,封閉管理下,物流受到一定影響,對公司的原材料供應和產品及時到客戶端的供貨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大量員工居家閉環管理,對全面復工造成一定影響。據介紹,上海因疫情進入封閉管理后,公司對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綜合保稅區的生產基地實行閉環管理。發布會現場,公司高管介紹,去年公司增加了原材料儲備,存貨增加,在本次上海疫情中對保障公司供應鏈安全作用非常大。
4月19日安集科技業績說明會上,公司高管回復提問中指出,公司銅拋光液產品已經進入國內主流供應商,隨著客戶擴產以及新增產能,未來產品將進一步增長;鎢化學機械拋光液主要應用在存儲領域,在3D NAND領域也成為主流供應商;氧化鈰累拋光液也或客戶認可,迅速上量。另外,濕電子化學品,預計寧波基地整體產能儲備將滿足未來3-5年的發展。(證券時報)
安集科技(688019)11月3日晚公告,股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擬減持不超過2%的公司股份。(證券時報)
安集科技(688019)10月28日晚披露發行可轉債預案,擬募資總額不超過5億元,投資于上海安集集成電路材料基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e公司)
安集科技發布業績快報,202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132.7%。報告期內,國內主要客戶需求增加,公司前期研發的多款新產品在重要客戶的關鍵制程中使用情況良好,使公司產品在客戶端的用量明顯上升,公司營業收入穩步增長。(界面新聞)
1月25日,半導體板塊開盤下跌,晶方科技跌近4%、兆易創新跌5.1%、安集科技跌超8%。消息面上,大基金計劃減持晶方科技、兆易創新、安集科技。(證券時報)
安集科技公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擬減持不超過2%的公司股份。(界面新聞)
安集科技公告,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安集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自2020年11月7日至2020年12月11日累計獲得政府補助款項共計人民幣1523.01萬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人民幣1523.01萬元。(界面新聞)
安集科技(688019)11月8日下午公告,持股4.68%的股東張江科創計劃2020年11月30日至2021年1月31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3.11萬股,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證券時報)
安集科技(688019)10月27日晚發布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3.09億元,同比增長50.39%,主要系客戶用量上升所致;凈利為1.14億元,同比增長145.49%。基本每股收益2.14元。(e公司)
安集科技晚間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980.2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70.23%。(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