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一臺身上貼有“醫療專用”的白色機器人在雷神山醫院上崗。該機器人可以搭載消毒箱對醫院進行霧化消毒,每分鐘可覆蓋消殺面積120平方米,可以替代4個專業消殺人員的工作,并且可以達到手術室消毒級別標準。一次充電可以8小時連續工作。這臺機器人還被用來為醫護人員送藥。不僅如此,這臺機器人還可以對自身進行消毒。
今天有部分機器人個股漲停,心吾認為只是開始,因為以機器人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也是新基建重要方向。
今天看到有研究機構測算了下新基建的投資規模,我列下,大家可以參考下。
(注意這里指的是2020年的投資規模。)
5G基站:估算投資規模約2400-3000億。
特高壓:估算投資規模800-1000億。
城際高速與城市軌道交通:估算投資規模5400-6400億。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估算投資規模200-300億。
以上這四個方向資金都進行了板塊似的攻擊。其中5G在政治局會議后持續了走了兩天,后面一直在調整,主要是因為去年漲的太多,且一直在高位。
昨天大規模爆發的是特高壓,這一塊目前走勢還算好,走出了保變電氣為代表的7連板牛股。
軌道交通更是走出了紅潤建設8連板個股,成為當前市場的唯一高度。
充電樁投資規模最小,這兩天也表現了一把。
接下來我們來看剩下的三個方向。
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估算投資規模1200億。
但這個投資規模遠遠被低估。
對于大數據中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由于增值業務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29.8%,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IDC市場規模仍將保持高速發展,若保持前期增速,預計2020年相關行業市場規模將達約1600億元。
對于人工智能行業,國務院于2017年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戰略目標,至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基于此,各省市也針對人工智能提出了“十三五”規劃,其中有12個省市對人工智能核心產業提出了發展目標,合計約4290億元,大于國家中的1500億目標。因此,2020年人工智能相關核心產業規模預計將達至少5000億元。
對于工業互聯網,據2019工業互聯網峰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發言,據測算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4800億元,較2018年增長6.64%。同期,工信部在《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中提出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相對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網絡頂層設計,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技術產業體系。因此,預計2020年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若保持前期增速,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至少約5200億元。
上述三大領域產業規模預計將于2020年達到約1.2萬億元。根據相關產業上市公司數據,近年資本性支出占營收比重變化幅度較大,低至4%高至50%,眾數約集中在10%比重附近,按照CAPEX的規律,粗略估算三大領域年內對應相關投資規模約在1200億元左右。
大數據中心,昨天我發文在心吾大講堂上闡述過,今天佳力圖繼續漲停4連板,沙鋼股份2連板。
剩下的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有許多重合之處。
結合雷神山機器人的事件,這個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新冠出來疫情下,服務機器人價值顯現了。
我覺得下周大概率資金將從這個方向展開攻擊。按照七個基建方向的炒作路線圖,基本都被資金轟炸了一次。
唯一剩下的就是機器人代表的人工智能還沒有爆炒,今天算是剛剛啟動。
關于這個行業的發展情況,我這里就不總結了,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相關研報。
今天依舊采取一個上周五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據我對公司亮點情況的描述,自己去做下功課。然后再過來對比我做的答案。
公司1:公司日前推出“無接觸智能呼梯”功能,保障乘梯出行安全。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沈陽遠大智能高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以智能磨削機器人制造為切入點,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航海及軌道交通領域,為公司投向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的產業投資平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沈陽遠大新能源有限公司為風能及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領域。
公司2:全資子公司名匠智能以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服務為主攻方向,在核心嵌入式硬件軟件技術、6軸關節機器人應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
公司3:主營業務是為智能工廠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分為智能裝備、智能物流、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系統集成(含智慧電廠)和工業互聯網平臺五大版塊。公司自主研發的“saimo賽摩+SRZ-00+機器人全自動制樣系統”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實現樣品制備全過程自動化、信息化管控。該機器人全自動制樣系統在國內率先推出,可應用于電力、鋼鐵、冶金、煤炭等行業的原燃料制樣,僅上半年已獲合同訂單近6000萬元。
公司4:公司主要從事工業自動化領域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承接自動化工程及技術服務等,可為用戶提供系統、先進、定制化、高性價比的工業自動化全面解決方案,重視培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和產業結構。產品廣泛應用于冶金、礦山、化工、石油、機械、電力、能源、環保等多個行業,客戶遍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并已出口至澳洲、東南亞、歐洲和非洲等。
公司5:數控系統及機器人技術領先公司,直接受益5G換機及3C領域的高景氣度。公司業務占比最高的是數控系統和機器人業務,數控系統主要用于3C領域,客戶為藍思科技、臺群等國內一線客戶,受益于5G產品運用的拓展,預計在蘋果換機大年的背景下,會帶動產品銷量向上;六軸機器人年銷量位居國內前列,下游主要領域
在3C行業等,同樣受益于5G換機及3C領域的高景氣度。還受益于人體測溫需要,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需求暴漲,彈性巨大。對比大立科技,高德紅外還有空間。
公司6:公司機器人控制系統采用國際先進的機器人運動學控制算法,開放式結構,功能擴展方便,在四軸、六軸工業機器人領域,為客戶開發高性能運動控制系統提供全面的系統解決方案。同時是軌道交通概念龍二。
公司7: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中國機器人領軍企業及國家機器人產業化基地,也是國內第一家實現機器人出口的企業.公司是全球擁有機器人產品線最齊全的企業,服務的客戶覆蓋20余個應用領域,公司正在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綜合優勢向國際一流的高技術產業集團邁進。
請點擊上方我的頭像關注本號,心吾將每晚分享給大家最硬的行業和個股邏輯。在本文發出后“關注數”增長超過100,我將在評論區放出上述七家公司的名稱答案并置頂。
多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