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中航機電:C919電源系統首個適航標簽;我武生物:一問三不知

          • 作者:荔枝醬
          • 時間:2020-04-01 20:40

          話說看調研紀要確實能看到市場上一些機構都在關注哪些公司。我挑選了自己認為重要的公司和問答呈現給大家。

          一、中航機電(002013.SZ):C919電源系統首個適航標簽。(3月30日,54家機構調研)

          (1)2019年業績概述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31億元,利潤總額12.45億元,歸母凈利潤9.61億元,分別較2018年調整后的同比口徑分別增長了2.98%、9.65%和12.44%。2019年航空產品收入占比69.05%,同比增長11.04%;非航空產品收入占比30.02%,同比下降11.23%;現代服務業及其他收入占比0.93%,同比下降16.06%。

          (2)經營情況

          公司在2019年底完成了轉讓貴陽電機、收購南京航健和增資宏光裝備,目前三個項目均已完成工商變更。

          公司的未來發展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軍用航空,我們目前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需要不斷地投入才能實現,因此軍機在近幾十年的發展賽道還很長;二是民用航空,目前公司在民機方面收入約占5%左右,隨著國內民機產業的發展以及巨大的市場需求,機電產品在民機收入上的增長也有著非常廣闊的空間,且公司在民機產品上研發投資多,時間長,技術儲備足;三是維修和備件,公司在這方面的收入約15%,公司未來的目標是達到50%左右,與世界航空產業中維修備件和新品交付的比例大體一致,而維修和備件的利潤要比交付新品更為豐厚,這也是公司未來一個很好的增長點。

          (3)業績預期

          2020年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實現營業收入122.42億元,利潤總額13.09億元。

          (4)問答環節

          1.C919相關業務對公司業績貢獻體現在什么時候?C919配套里大部分不是國產,公司是否需要適航取證?

          目前公司民機產業不足5%,C919項目當前對公司業績貢獻較小,未來“十四五”期間公司主要收入增長還來源于軍機,預計要到“十五五”民機才能對公司業績有較大貢獻。目前子公司航空工業電源已取得中國民航局發的C919電源系統某產品的首個適航標簽。

          2.公司年報中2020年預計收入和稅前利潤增速有所下降,出于哪方面的考慮?

          公司2020年收入目標是在客觀分析當前經營環境的情況下制訂的,主要是考慮汽車產業和空調壓縮機產業處于比較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

          3.精機科技2019年銷量下滑30%以上,收入還是增長的,是精機麥格納影響么?精機麥格納收入占比如何?

          精機科技的銷量下滑主要是調角器業務,從目前整體情況看,精機麥格納的收入沒有下降,主要是境外泰國公司去年3季度達產,境外業務貢獻了3~4億收入規模,此外精機科技還有精沖業務。精機麥格納占精機科技收入的80%左右。

          4.2019年研發費用增加原因?

          研發費用體現在項目費用支出上,一是計入當期費用的,同比增長30%,另外是整體項目支出9.5%的營收,差異主要是國家補充的投入。當年增加比較多確實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達到了階段性目標。從研發投入結構和過程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進當期費用;第二部分是資本化,如設備,固定資產等;第三部分是國撥技改,不在當期費用和經營體現。從公司研發投入多渠道來源看,都處于較高的比例,去年也在9.6%,今年在9.5%左右。公司研發投入的可持續性,以及重視未來技術發展上都處于領先水平。

          5.公司院所改制進展情況如何?

          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院所改制工作,從國家層面上,政策上的障礙已得到解決,公司正在大力推進相關流程。

          6.2019年銷售費用下滑,管理費用也未有增長的原因?今后兩年預計如何?

          公司銷售費用下滑主要是因為非航空業務銷售費用降低,銷售費用是跟業務相關聯和匹配的,管理費用沒有增長主要是公司加強了內部控制、機構精簡、三定等方面的管理。2020年中,公司會持續做三定和人員管理上的壓縮和控制,節省下來的費用投入研發和未來發展中。

          7.子公司慶安2019年盈利水平低于大部分其它子公司,未來如何?

          慶安是由于空調壓縮機業務導致整體盈利能力下降。目前慶安的航空業務已取得了恢復式增長,且會一年比一年好,空調壓縮機業務確實面臨困難比較大,公司將繼續聚焦航空業務,減小對上市公司產生的影響。

          8.2020年精機科技情況預計如何?

          從公司核心能力來看,目前的航空業務占比已經非常高,從2013年重組后的38%到2019年的70%,航空業務占比越來越高,精機科技汽車零部件業務占比逐步下降,對公司主業影響較小,如果非航空業務產生拖累,公司會采用相應措施。

          9.預計2021年增速如何?

          根據目前的產品訂單和計劃看,公司2021年增速將比2020年高。

          二、我武生物(300357.SZ):一問三不知。(3月30日,141家機構調研)

          (1)2019年業績概述

          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6.39億元,同比增長27.68%;歸母凈利潤2.98億元,同比增長28.09%;扣非歸母凈利潤2.94億元,同比增長30.85%。

          (2)問答環節

          1.一季度經營情況,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答:公司除銷售以外的人員已于2月下旬逐步完成復工復產,銷售人員根據各地的政策也在逐步復工中。

          2.疫情對臨床患者脫落的影響有多大?

          答:患者脫落情況一直都無法統計,只能通過一年的發貨量來評估,因此目前無法評判。

          3.為何19年第四季度增速比上一年低?

          答:數據波動屬于正常現象,與各家商業公司在年底備貨量有關,這個差異意義不大。

          4.為彌補一季度的損失,后續業績如何追回,全年預期是否需要調整?

          答:公司銷售目標不預設,目前發貨已逐漸趨于穩定。

          5.暢迪是否有考慮境外銷售與推廣?

          答:暢迪是處方藥,境外銷售需要經過境外國家藥品管理部門批準,目前只有在韓國以孤兒藥身份獲得許可,韓國還在做早期推廣,只有少量銷售。

          6.黃花蒿花粉變應原舌下滴劑的優先評審進度是否受疫情影響?有無獲批預期?

          答:評審進度確實受到疫情影響,要看藥審中心評審會恢復時間,目前進京需要隔離14天,藥審中心恢復面對面評審會的時間無法預計。

          7.9項點刺的三期臨床預計何時開展?上市時間預計什么時候?

          答:臨床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受疫情影響,具體醫院開展時間還無法預測,要看醫院相關工作的恢復情況。上市時間也無法預計。

          8.2019年技術人員提升很多,研發投入的高增長是否主要來自干細胞項目研發?技術人員增加主要在哪里?是否跟干細胞子公司有關?

          答:技術人員的增長,主要分布在工藝開發、工藝改進以及干細胞項目。單從干細胞研發費用來看,2019年比2018年增加數倍,2020年預計這部分研發費用還會增長,具體金額跟項目進程直接相關,公司已對未來研發費用的增長做好準備。

          9.之前和上海凱屹做的COPD化藥合作進展如何?

          答:前期研發進程順利,當前受疫情影響,進度不可預知,例如一些安全性試驗的外包公司尚未完全恢復正常。

          10.每年患者新增數量是否有測算?

          答:每年有多少新患介入脫敏治療,無法統計,我們一般根據粉塵螨滴劑1號、2號、3號的發貨量進行估計,1-3號實際發貨量大概每年會有10-20%的增長。

          11.過敏患者的就診率和治療率怎么樣?

          答:暫無明確統計數字,從公司對就診人口相對數字的調研看,普通綜合性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患者,有25%-50%(視地區和季節有差異)患有過敏性鼻炎、咽炎、結膜炎(呼吸道和眼部過敏),但發病人群有多少就診或使用脫敏治療,尚無統計。

          12.境內外競爭對手的脫敏藥物申請情況、對銷售是否有影響?

          答:境內據了解沒有直接競爭對手,境外競爭對手藥物申請審批及臨床進度的快慢我們暫時無法預測。

          (3)點評

          這份調研紀要真的沒法看,一問三不知,我放進來就是想提示一下風險。我武生物的產品確實還可以,去年漲的也還行,但是按照這種管理層態度讓人心寒呀。

          我武生物2018年587個銷售人員,較2017年增長了24.10%,券商研報顯示共覆蓋了1000家左右的醫院。身邊醫藥代表給我的反饋就是每個人最少5-12家醫院才算正常的,否則要不是管理不行,要不就是產品不好賣。

          2019年我武生物的銷售人員擴充到了663個,增長了12.94%。銷售人員一般算半個先行指標,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