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次,我們繼續分享沙坦類的特色原料藥,可以說華海藥業、天宇股份、美諾華屬于纈沙坦的三巨頭,最近的走勢走出了主升浪。
華海藥業:
天宇股份:
美諾華:
說到這些特色原料藥,其實它們業務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出口就涉及認證,下面看看它們的認證情況。
不得不說一個事件,就是纈沙坦雜質事件:
一、纈沙坦事件對“三巨頭”影響對比
2018年7月纈沙坦事件開始發酵,從華海最早發現上報,到TEVA等全球大型藥企的仿制藥或原料藥相繼檢測出類似致癌雜質(亞硝基二甲胺NDMA),導致纈沙坦供給格局產生巨大變化,纈沙坦價格翻倍上升。
而后隨著相關企業工藝改進完成,逐步恢復供應,尤其是2019年12月華海藥業歐盟出口恢復后,纈沙坦價格出現下降趨勢。
1、華海藥業:2019年底歐盟出口禁令解除,預計沙坦王者歸來
目前,華海纈沙坦原料藥已于2019年12月恢復出口歐盟的資格。
2020年3月26日,公司纈沙坦一致性評價補充申請獲批,標志著其制劑和原料藥將能在國內重新上市銷售。雖然目前美國出口仍未解禁,但是纈沙坦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已逐步減弱。
從以往的毛利率來看,2016-2018年華海藥業沙坦類原料藥及中間體毛利率平均每年高了天宇將近10個百分點,華海的龍頭溢價效應凸顯,隨著歐洲禁令解除,預計華海藥業將憑借成本優勢和多年的品牌積累,重新回到沙坦類原料藥全球第一的位置。
2、天宇股份:2019年5月禁令解除后量價齊升,但華海歸來將擠占份額
根據天宇股份2018年8月的公告,部分原料藥檢測到雜質,但基本沒有超標。
不過,直至2019年5月,天宇股份才恢復因上述事件而被歐盟暫時擱置的CEP證書。
雖然天宇股份也受到雜質事件影響,但由于華海的禁令解除時間節點比天宇股份晚了半年,當時的供給缺口仍在,天宇股份作為龍頭二哥借機擴產量價齊升,業績充分受益。
但后續隨著華海藥業王者歸來,纈沙坦價格走低,競爭將重新趨于激烈,對天宇股份將造成業績沖擊。
3、美諾華:未檢測出雜質,被認證出口歐盟的唯二兩家之一
美諾華在2018年7月公告稱公司纈沙坦原料藥已符合標準,未受“纈沙坦事件”影響。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當時能夠在歐洲市場銷售纈沙坦原料藥的供應商僅剩下中國的美諾華和印度的Divis(200噸)兩家。
在華海、天宇兩大沙坦巨頭“啞火”之際,美諾華受益更為明顯。
盡管國內絕大多數品種上原料藥批文數量并不少,但是能夠達到歐美水準的原料藥卻高度稀缺。雖然美諾華份額小于另外兩家龍頭,但其高質量的產品,將使得公司地位和議價能力均有望顯著提升。
雖然華海歸來后,供需缺口不再緊張,纈沙坦價格下降,但沙坦在美諾華的營收構成中占比遠小于天宇股份,因此美諾華對華海歸來造成的業績沖擊沒有天宇股份那么敏感。
二、未來:華海最穩健,美諾華最富彈性
之前在特色原料藥專題(一)提到,優秀的原料藥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面臨轉型升級的選擇。要么向CDMO方向拓展;要么往下游延伸,走原料藥制劑一體化的路徑。那么沙坦三巨頭的戰略布局和執行效果都怎樣呢?
先看看海外的經驗,印度瑞迪博士是如何走的?
1、海外經驗:印度后起之秀——如瑞迪博士制劑一體化之路
印度藥企如瑞迪博士從原料藥起家,逐漸將產業鏈拓展到下游制劑,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排名前十的仿制藥巨頭。
隨著制劑業務不斷擴大,如瑞迪博士相應的原料藥占營收比例從2001年上市之初的45%縮小到2019年的16%,目前如瑞迪博士已經從以原料藥出口的企業轉型升級成原料藥制劑一體化的世界仿制藥巨頭。
如瑞迪博士當前市值87億美元,約合600多億人民幣,華海459億的市值對標如瑞迪博士仍有提升空間。
2、華海藥業:制劑一體化轉型已成氣候,受益集采,走向復蘇
(1)“制劑一體化”轉型比較成熟,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根據2019年年報,華海藥業的制劑產品毛利率達65.8%,遠高于原料藥及中間體的56.0%,能留出更大的“降價空間”,集采優勢明顯,因此可以看出華海藥業的“制劑一體化”已經比較成熟。
而且從業務構成來看,華海藥業近10年來原料藥中間體占比逐漸下降,成品藥占比不斷提升,這和如瑞迪博士的“制劑一體化”轉型路徑很像。
但華海藥業目前成品藥48.2%的收入占比,距離如瑞迪博士的79.88%還有提升空間。
(2)業績:轉戰國內市場沖抵海外損失,制劑一體化助攻集采中標
此前華海藥業主要是歐美市場原料藥出口,六成以上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國內銷售一直是短板,在海外市場啞火之際,集采便成為華海藥業打開國內市場的機會,如果中標就是業績增量!
從業績來看,華海藥業2019年在纈沙坦事件期間,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參與集采,多個品種中標,沖抵了海外市場的損失,業績持續高增長,2019年扣非業績增長292.8%,2020年一季度扣非業績增長94.4%。
而華海藥業原料藥制劑一體化的優勢,也非常符合集采的趨勢要求,質量好、供應量有保證、價格低,因此華海藥業的集采戰績,也是斬獲頗豐:
華海藥業在2018年11月第一批“4+7城市”帶量采購中標6個產品,在2019年9月第一批聯盟地區擴圍的帶量采購中標7個產品,并在2019年12月份的第二批帶量采購中再次中選兩個產品。
盡管相關品種受到較大的降價壓力,但是集采促使華海藥業銷售費用大幅減少,提升了華海藥業制劑板塊的盈利水平。
2020年初“4+7城市”帶量采購合同到期,各城市陸續完成續約合同,華海藥業各品種續約情況良好,不降價或小幅降價,續約的合同金額有望超過去年,而后兩批帶量采購的合同從去年年底或今年陸續開始執行,2020年華海藥業制劑的國內銷售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目前華海藥業共有65個產品擁有美國ANDA文號,12個產品在歐盟24個國家獲批上市。隨著歐盟對相關原料藥解禁,預計海外業務將顯著恢復。
華海藥業可以說是最為穩健,最有實力的原料藥制一體化的龍頭角色。
限于篇幅有限,我們這一次就把這三家的出口認證情況以及華海和天宇的業務構成進行了說明,那接下來,我們在這三家中到底該怎么選呢?
請繼續鎖定我的下一篇《特色原料藥專題(三)》,屆時將會把投資機會進行一個排序和說明。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就請幫忙轉發吧,不會耽誤您一秒,但這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