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場對抱團股來說不太友好,很多都暴雷了,比如華海藥業和順豐控股,華海兩個跌停后繼續下跌,順豐直接一字跌停。
華海藥業,截止2020年共有377家基金公司持股,持有超過3億股,占總股本的20.9%,持有市值超104億。這票也是眾多明星基金經理的持倉股,包括謝治宇,葛蘭,梁浩,這都是管理規模超500億的基金經理。
順豐,截止四季報,總計有1019家基金持有順豐,總持有4.93億股,持有股本比例為10.49%!董承非,朱少醒,楊浩、焦巍都在其列。最慘的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累計有34個交銀旗下基金持有順豐,共9385萬股,這一天就虧7個多億。
再看本周的基金排名,白酒排名倒數,規模六七百億的兩個明星基金經理蕭楠和劉彥春虧損都在5%以上。
這幾個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加起來就嚇人了,基本上四五百億起步,9個,你算算多少,5000億以上了。
這些基金經理在過去兩年其實都是表現非常優秀的,但是這個行業說實話就是這樣,明星很難連續優秀,畢竟長期來看,能超過20%復利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憑什么你這兩年年化都在60%以上?這合理嗎?肯定不合理。但是這些人又很難大規模調倉,因為風格既定,很難漂移,有路徑依賴,所以,通常大幅上漲后基本上都有回調,這是規律,跟明星本身其實沒太大關系,明星本身能力也無法超越這個規律。
所以,這么看,通常一個基金經理表現太好的話,反而要小心了,尤其是單年大幅增長的,基本上不可持續。
截至目前,今年基金冠軍收益也超30%了,是個不太知名的小規模基金經理,廣發價值領先的林英睿,看看他的持倉:
沒有一個抱團股,資源類多一些,今年漲了34%,第一名。
這個基金規模才3.95億,規模不大,所以聚焦小盤股,可以理解些。
我估計今年基金冠軍應該是冷門基金,不抱團的更有希望一些,尤其是資源類的,希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