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務分析
1、規模龐大、資金雄厚、主營突出
2020年4月2日該公司市值高達2899.8億元,市值在整個A股排在25位、在水泥行業中排在第1位,水泥行業市值第二的華新水泥僅為501.9億元。2019年年報,該公司總資產為1787.77億元,其中流動資產971.10億元、非流動資產816.68億元。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高達549.7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67.83億元,兩者合計占總資產的比重達40.14%!
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存貨占資產的比重都不大,且近年來周轉率均呈現加快的趨勢,資產的流動性在提升。非流動資產中固定資產為588.58億元、在建工程62.38億元、無形資產99.79億元,這三類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41.99%!由此可見該公司是一家規模龐大、資金實力雄厚且主營業務突出的公司。
2、財務結構十分穩健、償債能力強大
2019年末該公司負債總額為364.57億元,有息負債率為5.77%,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的30.13%持續下降到2019年的20.39%,而流動比率由2015年的1.28持續增長到2019年的3.54!現金比率由2015年的0.71持續增長到2019年的2.00!說明財務狀況更加地穩健,貨幣資金足以覆蓋全部的債務,償債能力非常強大。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96.49億元,自2017年來逐年下降,其中質量更高(經過銀行承兌)的應收票據為83.75億元;而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為73.04億元,保持逐年增長,且全部是應付賬款(沒有經過銀行承兌);此外還有合同負債(類似預收款項)34.94億元,合同負債逐年增長。
意味著該公司賒銷越來越少,而且賒銷時大部分要經過銀行承兌,而對供應商的預付款在逐漸增加且不用經過承兌,說明該公司在上下游產業鏈的議價能力在進一步增強,兩頭吃!
公司財務結構如此穩健,一方面與近幾年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大規模產能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另一方面,公司已經進入成熟期,且主業優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公司投資需要。特別是2018和2019年,公司自由現金流均超過300億元,占營業收入均超過20%,妥妥的現金牛。
3、營業收入四年增長了兩倍、凈利潤增長了三倍有余,但2019年增速放緩
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70.30億元,同比增長22.3%;凈利潤335.93億元,同比增長12.67%;扣非凈利潤327.19億,同比增長9.73%。增長速度較2018年的營收增長70.50%、凈利潤增長88.05%是下降了,不過作為傳統行業在如此龐大的規模上實現增長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2015-2018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09.76億元、559.32億元、753.11億元、1284.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5.16億元、85.30億元、158.55億元、298.14億元。該公司在經歷了2015年業績下降之后,2016年水泥行業受益于供給側改革和環保趨嚴,而且需求端也大大增加,水泥價格水漲船高,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該公司營業收入四年時間營業收入增長了2倍,凈利潤增長了3.47倍!
公司具有超強的盈利能力,與其強大的成本費用控制也有很大的關系。公司在長江沿岸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地區修建熟料生產基地,在沿海無資源但水泥市場發達的地區,收購小水泥廠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產水泥最終產品。這一模式有效突破了水泥行業銷售半徑的限制,實現規模效應。2019年公司熟料產能2.5億噸,水泥產能3.6億噸,骨料產能0.55億噸,商品混凝土300萬立方米。同時,公司占據長江水道,具備低物流成本的的優勢。經營模式+地理條件的優勢,為公司打造了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4、營業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高位回落
2019年該公司營業凈利率為21.88%、凈資產收益率為27.03%,較2018年有所下降。2015-2018年營業凈利率分別為14.96%、16.00%、21.81%、23.86%,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03%、11.59%、19.12%、29.66%,可見2019年該公司盈利能力經歷連續多年提升,在2018年達到高峰之后有所回落。
進一步分析,從期間費用率看,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6.09%持續降低降至2019年的2.81%,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6.23%持續降低至2019年的3.02%,因此該公司近年來對期間費用的管控能力是持續加強的。為何營業凈利率回落呢?
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較2018年有所降低,2019年該公司毛利率為33.29%,較2018年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2015-2018年毛利率分別為27.64%、32.47%、35.09%、36.74%。
由于水泥行業具有銷售地域性,其銷售半徑受制于運輸方式及當地水泥價格,對比在地理區位上臨近的華新水泥和上峰水泥。華新水泥發布的業績預告稱,2019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18%-28%,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41.25%;上峰水泥則發布業績預告稱,2019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53%-60%,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則高達51.07%。
發現這兩家公司凈利潤增速和毛利率都高于海螺水泥,且毛利率還處于提升的趨勢中,海螺水泥綜合毛利率較低,原因是海螺水泥產品結構的調整和部分產品成本增加導致的:
其一是海螺水泥業務構成中有一項貿易業務,該業務毛利率僅為0.16%,并且該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18年的20%提升至2019年的25%,大大拉低了綜合毛利率。
其二是受政策推動,逐步限制32.5級水泥的生產和使用,而增加了高強度等級水泥(42.5級)的銷售占比,42.5級水泥消耗了更多的原材料,提升了綜合成本。5、現金流量充沛,凈利潤質量高
2015-2019年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99.08億元、131.97億元、173.63億元、360.59億元、407.38億元,對應的收現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分別為1.27、1.24、1.23、1.28、1.25,也就是實現一元收入實際可以收到約1.25元現金。從行業規律來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收約等于1.13時屬于表現優秀,A股水泥行業市值第二的華新水泥收現比為1.15,該公司不愧為水泥行業的老大哥。
凈現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則分別為1.30、1.47、1.06、1.18、1.19,凈現比均大于1,說明凈利潤的質量非常高。再從自由現金流(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資本支出)來看,2015年-2019年該公司自由現金流量分別為47.41億元、82.15億元、137.07億元、313.10億元、318.64億元,2019年自由現金流量/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了20.29%,堪稱驗鈔機了!
6、分紅大方、良心企業
該公司上市18年以來已經進行了16次分紅,累計股權融資164.3億元,已經累計現金分紅316.17億元,現金分紅已經大大超過了股權融資額。2019年分紅方案是每10股派20元,出手大方、點贊!
綜上,該公司規模龐大,財務狀況非常穩健,主營業務突出,現金流充裕,近年來增長迅速,作為傳統行業總體是非常優秀的,堪稱“奔跑的大象”。但是增速和盈利能力在2018年達到高峰之后,增速和盈利能力均有所回落,這么大的的規模要持續保持高增長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水泥行業是周期性行業,目前可能正是一輪周期的頂點,如果行業景氣度也出現回落,那么大象的速度就要放緩了
二:企業分析
預計 20 20年凈增點火熟料產能 2045 萬噸,產能沖擊 1.12%,依然有限。受供給側改革影響,2016- 2019 年新點火熟料設計產能維持在 2000-2500 萬噸左右。根據數字水泥網預計,2020 年熟料產 能新增點火/凈增 3510/2045 萬噸,新增點火產能雖較 2019 年有所提升,但是凈增產能占 19 年底 熟料產能 1.12%,產能沖擊有限。
公司核心區域華東/中南凈新增產能沖擊率較小,西南地區較高。分區域來看,2020 年新點火的熟 料生產線西南地區為 1331 萬噸,占比最高,達到 38%,其次是華東地區 1094 萬噸,占比 31%。 由于部分產線是置換產線,因此從凈新增角度來看,預計 2020 年凈新增 2045 萬噸,其中西南占 比達到 52.3%,華東降低到 17.3%。但由于各區域水泥熟料總產能不同,凈新增產能來帶的沖擊 也各異。從凈新增產能沖擊率角度來看,西南地區仍為最高,達到 3.1%;其次為東北地區為 1.5%; 華北/華東/中南地區為 0.7%;西北最低為 0%。
產能置換政策收緊,新增產能仍將受限,水泥進入存量市場。在產能置換政策執行中,存在大量“無 效產能”被置換為新建項目,導致去產能進度緩慢。為保障去產能進一步推進,工信部 2020 年 1 月出臺《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問答》,要求停產兩年或三年內累計生產不超過一年 的水泥熟料生產線不能用于產能置換(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實行)。長期看,產能置換政策的收 緊對新增產能持續限制。
基建加碼+地產韌性,拉動 20 年水泥需求平穩增長。根據數字水泥網,水泥需求主要來自于基建/ 房地產/農村市場,整體占比接近 1:1:1。其中農村市場需求相對比較穩定,因此水泥需求主要受基 建和地產拉動。受疫情影響,水泥產量/地產開發投資額/基建投資額短期受到擾動。全年來看,基 建加碼,以及地產韌性,預計拉動 20 年水泥需求平穩增長。
經過測算 2019 年水泥需求系數 0.748 萬噸/億元,近兩年相對穩定。水泥不能長時間保存,在長 時間維度內,水泥產量基本反應需求量,因此我們用水泥產量作為水泥需求量進行分析。由于水泥 需求主要受基建/地產/農村拉動,而農村需求缺乏數據,因此我們用水泥需求量和(基建+地產)固 定資產投資額來測算水泥需求系數。2019 年全國水泥需求系數為 0.748 萬噸/億元,即每 1 億元 (基建+地產)固定資產投資能帶動 0.748 萬噸水泥需求。全國水泥需求系數從 2011 年 1.631 下 降到 2019 年 0.748 萬噸/億元,我們認為一是受通貨膨脹影響,二是由于固定資產投資中,拿地成 本/其他材料/人工的上升導致水泥需求系數下降。我們觀察到 2018/2019 年水泥需求系數相對穩 定,2019 年略有提升。
預計 2020 年水泥需求 24.0 億噸,YoY+2.2%。根據東方證券宏觀團隊預計,20 年基建增速 5%,基建投資額達到 19.1(19.1=18.2*105%)萬億。根據東方證券地產團隊預計, 20 年地產投 資額增速 4.7%,地產投資額達到 13.8(13.8=13.2*104.7%)萬億。我們預計 20 年基建+地產投 資額合計達到 32.9(32.9=19.1+13.8)萬億。受通脹影響,水泥需求系數長期處于下降趨勢,我們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剔除通脹影響,假設 2020 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維持 19 年 102.6% 水平,我們測算 20 年水泥需求系數下降到 0.729(0.729=0.748/102.6%)萬噸/億元。在此情況下, 我們測算 20 年水泥需求為 24.0(24.0=32.9*0.729)億噸,YoY+2.2%。(注:YOY=是指當期的數據較去年同期變動多少)
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增速放緩,水泥中期需求平穩,長期需求面臨下滑壓力。2004-2019 年,隨著 地產+基建投資增速放緩,水泥需求量增速隨之放緩。其中在 15/17/18 年,隨著地產+基建投資增 速的進一步放緩,水泥需求量開始出現負增長。從 2-3 年中期維度看,基建托底經濟增長,地產仍 存在韌性,我們認為水泥需求仍將處于平臺期。從長期來看,地產+基建投資增速仍處于放緩趨勢, 水泥長期需求仍有下滑壓力。
華東/華南地區人口處于凈流入趨勢,水泥長期需求有支撐。從長期來看,水泥需求和人口流動相 關。當人口增加時,需要配套更多的住房和更完善的基礎設施,而住房和基礎設施直接拉動了水泥 需求。根據國家發改委《2019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確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 都市圈處于優先建設地位,我們認為從長期角度來看,人口有望繼續向三大都市圈流入。根據國家 統計局數據,2018 年各省凈增加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區,從人口流入數據來 看,廣東/浙江/安徽仍為前三,從人口增速來看,廣東/浙江/安徽排名仍然靠前。因此以廣東/浙江/ 安徽為代表的華南/華東地區,人口處于凈流入趨勢,支撐水泥長期需求。
護城河:T 型戰略享受水運便利,占據碼頭資源,降低運輸成本,擴大銷售半徑。公司 T 型戰略中“T”的 一橫指的是沿海;一豎指的是沿江,主要包括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T 型戰略是指在長 江沿岸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熟料生產基地,在沿海缺乏資源但水泥需求較大的地區,以低成 本收購小水泥廠并改造成粉磨站,在當地生產水泥并直接銷售到目標市場。水泥陸運成本通常為 0.5 元/km,而水運成本約 0.05 元/km,公司借助 T 型戰略享受長江水運便利,降低運輸費用。此 外,根據公開資料,公司在長江沿岸擁有 30-40 個萬噸級專用碼頭,運輸更為便利,且碼頭資源具 有排他性,運輸優勢明顯。同時借助水運,公司可以擴大銷售半徑,全面覆蓋華東/中南市場。
通過 T 型戰略重點布局華東/中南市場,局部地區市占率高,擁有較高話語權。根據公司年報,截 至 2019 年末,公司熟料產能 2.53 億噸,水泥產能 3.59 億噸。公司重點布局華東/南方市場,根據 數字水泥網統計,2019 年公司國內熟料產能分布中,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地區產能分別占比 46%/26%/20%/8%。在局部區域公司市占率較高,根據數字水泥網數據,2019 年公司熟料產能在 安徽/湖南/貴州分別達到 56.1%/25.7%/21.1%,擁有較高話語權。此外,公司搭建貿易平臺,推進 核心城市區域銷售市場一體化,進一步加強對區域的控制力。
華東/中南水泥需求長期有支撐,公司享受水泥高價紅利。根據公司年報,2019 年公司東部/中部/ 南部收入占比分別為 20.8%/23.6%/12.0%,合計達到 56.4%。而華東/中南地區受益于人口流入以 及廠商間的協同,水泥均價從 2018 年開始逐漸高于全國均價,趨勢有望延續。20 年 1-5 月,華東 /中南地區與全國水泥價差達到 51/45 元/噸,公司可坐享高價格紅利。
公司單噸收入從 16 年低于同業 6 元到 19 年高于同業約 5 元,未來差距仍有望維持,不排除進一 步拉大。我們選取華中地區龍頭華新水泥,華北地區龍頭冀東水泥,西北水泥龍頭祁連山,華東地 區上峰水泥,南方地區塔牌集團作為行業樣本與公司進行比較。我們用單噸指標進行分析,但考慮 各公司水泥熟料銷售量結構有所差異,比如 2019 年冀東水泥/華新水泥銷售量中熟料銷售占比 15.7%/4.6%,而熟料價格/成本低于水泥價格,因此噸指標存在一定的誤差。考慮到樣本取均值后, 誤差會相對減弱,因此噸指標仍能反映公司與行業間的差距。14-17 年,公司單噸收入略低于行業 均值。18 年后公司開始享受華東/中南水泥高價格紅利, 18/19 年公司單噸收入高于同業平均值11/5 元。在華東/中南地區水泥價格維持高于全國均價的狀態下,我們認為公司噸收入仍有望繼續 高于同業,不排除進一步拉大。
16-19 年公司噸成本較同業低 16-20 元,相對較為穩定。原材料/燃料及動力是成本構成的主要部 分,根據公司年報,2019 年公司成本構成中原材料/燃料及動力合計占比達到 78.1%。其中原材料 主要是石灰石,燃料及動力主要是煤炭和電力。根據各公司年報,2016-2019 年公司單噸成本均低 于同業 16-20 元,相對較為穩定。我們認為公司噸成本較同業低,一方面由于公司擁有礦山資源, 保障低價原材料供應;另一方面公司擁有規模優勢,其噸能耗低于同業。
公司噸原材料成本從 16 年低于同業 12 元逐漸縮小到 19 年低于同業 4 元。隨著礦山整治,行業 噸原材料成本從 2016 年 35 元上漲到 2019 年 48 元。而公司早期收購大量廉價石灰石資源,形成 公司競爭優勢,一方面保證了公司經營的持續性,另一方面低價的石灰石資源帶來公司成本優勢, 但成本優勢近年來有所縮小。
石灰石資源化,公司原材料成本未來仍有望維持。石灰石資源分布不均,其中安徽石灰巖資源較為 充沛,根據公開資料,2011 年安徽省探明石灰巖儲量達到 124 億噸,為國內各省儲量第一,靜態 保障年限達 103.6 年。而華東其他地區如江蘇/浙江,2011 年探明石灰巖儲量僅有 31.1/31.6 億噸, 靜態保障年限為 16.1/20.1 年,石灰巖資源面臨枯竭。在石灰巖資源分布不均以及部分地區面臨枯 竭的情況下,石灰石資源化,水泥業務接近特許經營。而公司借助 T 型戰略沿江收購石灰石資源,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 2019 年底公司約有 150 億噸石灰石資源儲備,若按公司 2019 年 3.23 億噸 水泥熟料銷量,每 1 噸水泥需要消耗 1.3 噸石灰石計算,則公司靜態保障年限約 35.7 年。隨著礦 山整治的延續,石灰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公司充足的資源儲備有望繼續維持原材料成本優勢。
公司噸能耗從 16 年與同業幾乎持平,到 19 年低于同業約 10 元,優勢逐漸拉大。公司具有規模優 勢,使其噸能耗長期低于同業。一方面公司熟料總產能較大,作為國內第二大水泥熟料廠商,可對 下游形成一定的議價能力,在能源采購上低于同業,同時公司與下游大型煤炭企業簽訂長協價,控 制價格波動。另一方面公司單線產能規模高于同業,根據卓創資訊,2019 年公司單線熟料產能規 模約 4700t/d,高出同業約 1000-1500t/d,而更大的產線規模在能源使用效率上更高。受供給側改 革影響,動力煤價格從 2016 年開始逐漸走高,公司更低的采購單價以及更低的能耗,使其規模優 勢從 2016 年開始再次顯現,噸能耗優勢較同業逐漸拉大。
16-19 年公司噸三費低于行業 16-21 元,優勢相對穩定。公司噸三費長期保持行業領先,根據各公 司年報,2016-2019 年公司噸三費低于行業 16-21 元,相對較為穩定。公司三費較低,一方面由于 公司在管理效率/人員成本控制上優勢明顯,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使其單噸財 務費用低于同業。
16-19 年公司平均噸管理費/財務費用低于同業 11.6/7.9 元,相對較為穩定。從三費來看,公司在 噸管理費/噸財務費優勢明顯,在噸銷售費用上無明顯優勢。公司噸管理費低于同業,且較為穩定, 主要由于公司管理層/員工參與持股,完善的激勵機制提升了整體的經營效率。公司噸財務費用低 于同業,主要由于公司資產負債率低于同業。縱向對比來看,行業和公司財務費用從 2016 年開始 逐漸走低,公司在 18/19 年甚至為噸財務凈收入,主要由于水泥行業從 2016 年開始進入景氣上行 期,且新增供給受限,行業無較大資本開支,廠商開始償還負債導致資產負債率下降,財務費用隨 之走低。
公司噸盈利從 16 年高于行業 19 元,到 19 年高于行業約 28 元/噸,差距有所拉大,未來差距有望 維持。公司重點布局華東/中南,享受區域水泥高價紅利,單噸收入從 16 年低于同業 6 元到 19 年 高于同業約 5 元,未來差距有望維持,不排除進一步拉大;公司擁有礦山資源和熟料產能規模優 勢,16-19 年公司噸成本較同業低 16-20 元,優勢較為穩定,未來有望維持;公司完善的激勵制度 和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保持了更低的噸管理費用和噸財務費用,16-19 年公司噸三費低于行業 16- 21 元,優勢較為穩定。整體來看,公司噸盈利高于行業 28 元的優勢有望繼續維持。
拓展骨料業務具有天然優勢,海外龍頭公司業務更多元。國內水泥行業需求端逐漸平穩,供給端受 限,產業鏈拓展成為必然趨勢。同時從水泥向上游骨料拓展,具有天然優勢,一方面多數企業擁有自己的礦山,品質較高的礦可用于生產熟料,品質較差的礦可用于生產骨料,實現資源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骨料/水泥熟料可共享管理/運輸/終端市場,實現產業協同。2018 年海外主要水泥公司業 務結構占比中,骨料業務占比達到 10%以上,業務更多元。
國內砂石骨料平穩增長,市場空間接近萬億。砂石骨料是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狀松散材 料,粒徑大于 5mm 的骨料稱為粗骨料,即我們常說的石子,粒徑小于 5mm 的骨料稱為細骨料, 又稱為砂。砂石料是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和堆砌石等構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其中約 70%-80%用于 混凝土,約 20-30%用于路面。根據中國砂石骨料網,2019 年中國砂石骨料消費量達到 188 億噸, YoY+5.6%。骨料價格在不同地區差異較大,售價在 30-100 元不等,若保守按照 50 元/噸計算, 2019 年中國砂石骨料市場空間達到 9400 億元。
礦山政策趨嚴,加速小產能退出,礦山資源逐漸向龍頭企業集中。2017 年 5 月,國土資源部等 6 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明確新建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 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隨后各地相繼出臺了綠色礦山相關文件。根據砂石骨料網,目前國內小微 型礦山較多,數量占比達到 84%。小微型礦山常面臨著開采權不規范、開采不合理以及環境污染 問題,而隨著礦山政策的趨嚴,小微型礦山加速退出,礦山資源逐漸向龍頭企業集中。根據中國砂 石協會,2018 年底全國在冊砂石礦山 17244 家,YoY-46.6%。公司具有大型綠色礦山管理經驗, 且具有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收購礦山更具優勢。根據公司年報,2017-2019 年,公司礦山開采賬面 價值呈現加速提升的趨勢,截至 2019 年公司礦山開采賬面價值達到 48.1 億。
砂石骨料價格穩步提升,公司骨料毛利率提升。隨著環保推進,礦山整治力度持續加強,礦山逐漸 資源化,供給端的影響導致砂石骨料價格穩步提升。根據各公司年報數據,寧夏建材/華新水泥/中 建材骨料售價從 2017 年 19/45/40 穩步提升至 2019 年 23/59/59 元。隨著骨料價格的提升,公司 骨料業務毛利率也隨之提升。根據公司年報,2017-2019 年公司骨料業務平均毛利率達到 67.9%, 遠高于 2014-2016 年平均毛利率 47.7%。
骨料業務加速布局,提供盈利新增長點。公司坐享礦山資源以及 T 型戰略帶來的運輸渠道便利, 骨料和熟料業務共享運輸渠道與銷售渠道,加速骨料業務布局。根據公司年報,2019 年公司骨料 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10.22 億,YoY+26.1%。根據公司年報,截止 2019 年末,公司擁有骨料產能 5530 萬噸,根據公開信息,公司規劃在 20 年實現 1 億噸骨料產能,在“十四五”期間實現 2-3 億 噸骨料產能,預計公司骨料業務仍保持較快發展。
穩步推動國際化戰略,海外熟料產能達 1094.3 萬噸。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加大 海外投資力度,根據中國水泥網,2019 年公司海外新型干法熟料投產產能增長 77.5 萬噸,繼續高 居榜首。根據中國水泥網,截至 2019 年末,公司海外已建成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產能 1094.3 萬 噸,海外在建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產能達 506.4 萬噸,均位列國內第一。在國內水泥市場增速平穩 的狀態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打開增長空間。
項目逐步推進,海外收入保持高增長。公司在 2011 年確立“國際化發展”戰略,逐漸在印尼、緬 甸、柬埔寨、老撾進行項目投資,截至 2019 年末,公司已啟動 15 個海外項目,較 18 年底新增柬 埔寨金邊海螺項目以及老撾萬象海螺項目。從海外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分布來看,印尼 706.8 萬噸占 比最高,達到 65%,其余緬甸/柬埔寨/老撾產能占比分別為 14%/14%/7%。隨著海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以及銷售市場網絡的不斷完善,2019 年公司海外項目銷售金額達到 24.1 億,YoY+74.6%。 根據公開資料,公司規劃在“十四五”期間海外產能達到 7000 多萬噸,收入占比達 15-20%。
參照國內發展路徑,海外市場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參照公司在國內發展路徑,先布局華東, 接著進軍華南,隨后逐漸覆蓋西部地區,形成強大的市場控制力,最終導致較高的盈利水平。公司 海外市場布局亦采取國內“由點及面”的方式,例如在印尼/柬埔寨/緬甸,公司先在經濟較為發達 的地區建立工廠,隨后向其他地區延伸,工廠之間逐漸形成協同效應。當全國布局完成后,可形成 較為穩定的市場份額以及較強的市場控制力,盈利能力逐漸提升。根據公開資料,2019 公司柬埔寨水泥噸毛利好于國內,緬甸地區噸毛利已與國內相當,印尼地區噸毛利低于國內。根據公司年報, 截至 2019 年末,公司海外業務綜合毛利率為 40.4%,同比提升 11.6pct,有明顯提升,但相比國 內自產品 47.1%的毛利率仍有差距。公司擁有更先進的技術以及更成熟的管理經驗,隨著海外布局 的進一步推進,有望復制國內發展路徑,海外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公司經營穩健,ROE(攤薄)高于行業均值。公司競爭優勢明顯,相對行業具有穩定的超額收益, 凈資產收益率在近 10 年雖有周期性波動,但整體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在行業周期底部,公司穩健 性凸顯,例如在 2015 年,行業 ROE 均值接近為 0,而公司仍有 10.7%的凈資產收益率。2019 年 公司凈資產收益率 24.5%,略低于行業 25.2%,主要由于近幾年行業景氣向上,公司在手現金增 加,對凈資產收益率有一定攤薄。
現金流向好,在手現金充沛,抵御風險能力較強。公司經營穩健,近 10 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與歸 母凈利潤變動幾乎一致。且除 10/11 年外,近 10 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始終高于歸母凈利潤。 16 年開始行業景氣向上,公司現金流持續向好,在手現金不斷增加,截至 2019 年,公司貨幣資金 +交易性金融資產(理財)達 717.6 億。公司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總資產比例亦不斷提升, 從 2010 年 4.5%提升至 2019 年 40.1%。公司較好的現金流及較深的資金蓄水池增強了公司應對 風險能力,若水泥行業再次進入周期下行期,公司憑借較好的現金流及充沛的在手現金,一方面可 平穩度過行業下行期,另一方面不排除公司對其他廠商進行收購,提升市占率。
分紅政策相對穩定,股息率不斷提升。公司近幾年股利支付率相對穩定,除 2017 年達到 40.1%外, 近 6 年基本維持在 30%左右。公司股息率亦不斷提升,從 2010 年 1%左右提升至 2019 年 4%左 右,投資價值凸現。
風險提示:地產投資增速不及預期。購房需要較大的現金支出,而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們短期消費意愿下 降,可能影響購房力度,導致地產投資增速不及預期從而導致水泥行業需求不及預期,對公司水 泥業務銷量及價格產生負面影響。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風險。受環保影響,礦山政策趨嚴,小廠加速退出,可能導致原材料石灰石 價格大幅上漲,對公司原材料成本產生負面影響。
海外業務拓展不及預期風險。公司海外市場拓展可能面臨獲取資源困難,以及當地競爭對手競爭 加劇,導致項目拓展不及預期以及盈利不及預期。 $海螺水泥(SH600585)$
本人整理了一些投資的學習資料免費分享給大家,需要的朋友 評論學習資料我就發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