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漲邏輯在發酵,真牛還是假牛:經過今天刺激,牛市呼聲又一次到來了,尤其是券商股大漲,傳聞中信證券收購中信建投證券,不過牛市不是喊出來的是走出來的。誰也不知道牛在哪里,這幾年也經常被牛市所騙,券商集體大漲的確是牛市信號,但不是一兩天大漲,而是要持續一段時間的暴漲。比如2014年末12天券商板塊上漲85%,,隨后來了大牛市。如果不是牛市會像今年2月20日附近一樣,是最后沖刺階段。所以是不是牛市,我們過幾天就會見分曉。
近期經濟數據呈現類復蘇跡象,市場的韌性也有所加強。在基金季末排名之后,機構有調倉換股的傾向。市場試圖借助類復蘇邏輯,對低估值板塊做一些布局。市場情緒也伴隨著指數的韌性和基金等產品的賺錢效應而有明顯改善,融資余額上升至1.13萬億,融資買入額占市場的交易比重也上升至近兩年高點,達到11.5%左右,全A指數也創出兩年來的新高,情緒有走向亢奮的跡象。
因此,雖然外圍環境仍有較多不確定性以及市場本身的風格波動和供給壓力的存在制約了市場的走勢,但是經濟類復蘇預期以及基金申購等場外資金入場使得市場保持著較強的韌性。
目前位置風格傾向于逐步均衡化,傾向于逢低布局前期滯漲價值類股,即增倉資金傾向于逢低布局些與經濟改善預期有關的金融資源基建等低估值價值板塊,也可以適度布局一些漲幅較小,存在定增或資產整合預期的游資和杠桿資金偏好的中小盤滯漲價值股。
至于風格切換的問題,從歷史經驗看,風格長期的切換需要更多的催化劑和時間才能實現,短期如周3、周4盤中的風格背離更多是一種風格的輪動,風格切換很難一蹴而就。歷史上,風格瞬間切換的只有2015年下半年杠桿瞬間崩盤所致,其他的風格切換均需要時間,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風格切換是建立在2014年上半年風格均衡的基礎之上的,可以參考歷史上上證50和創業板指相對比價走勢圖。但是操作上傾向于逐步均衡化,畢竟目前創業板指相對上證50的估值溢價已經處于歷史高位且創業板相對上證50顯著占優的時間也已經超過1年了。因此,經濟類復蘇預期作用下,傾向于逢低布局大金融基建資源等低估值價值股以及一些冷門滯漲的中小盤細分行業龍頭價值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