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秋實醫藥投資
中國IVD(體外診斷試劑)企業能否借助這次疫情實現全球擴張?
關于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抗體檢測等本來很專業的領域被大家越來越熟悉了,大家也看到了海外檢測能力的嚴重不足,中國企業華大基因、東方生物、萬孚生物等迅速在海外市場拿證、建實驗室、大幅擴張。連我們在一級市場投資的圣湘生物,上半年也是收入大增十倍,即將登陸科創板。
但是,很多人擔心這樣的擴張、這樣的銷售帶來的業績大幅增長是一過性的,明后年若疫苗成功上市,疫情徹底被控制住,那么這些IVD企業的業績就會大幅回落,一過性的大幅利潤增長確實在長期現金流貼現的DCF模型中,留不下太多的增厚,要真的帶來價值的巨大增長,必須有持續增長的現金流。所以,在今年大幅增長帶來的幾億到幾十億利潤的IVD企業,手握重金是否有能力有戰略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需要探討和跟蹤的問題。
華大基因在中東、東南亞、南美洲大量建設火眼實驗室,更好的檢測服務能力以及和海外巨頭比肩的精準度及檢測能力獲得了大量海外政府和市場的信任,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16億,同比增長約7倍,如果以現在的市值600多億看,粗略估算現在才20多倍PE,同樣的問題是,這樣豐厚的現金流能否持續?
這家曾經在資本市場飽受爭議的公司,現在確實比以前更務實了,不光推廣NGS系列產品,他們也開始重視和大量推廣更為低價和務實的PCR業務。大量獲得海外市場的認知和品牌推廣是確定的,關鍵看后面能否打好這副好牌,疫情結束后,能否在已經建設好的100多個火眼實驗室,繼續從事腫瘤、遺傳、其他病毒的檢測業務,以維持甚至超越疫情期間帶來的收入,是很考驗能力。
很多人擔心華大前幾天被美列入清單,會影響他們在海外的發展,但是其實公司也回應了,美國業務在去年和今年占收入比重非常低,去年也不到1%,美國并不是發展重點,美國之外的歐洲,中東,亞洲,南美才是重點。
這家曾經被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高大上光環包裝的企業,又被質疑和爭議其國內的NIPT業務缺乏成長力和壁壘,現在在務實的做著病毒和腫瘤業務,在海外大量擴張,能否帶給大家驚喜?
什么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續帶來的業績增長,中國需要幾家市值過千億的IVD頭部企業,也不是每家IVD企業都能在這次疫情帶來的豐厚利潤和市場品牌用好,手握幾十億利潤,是投研發、還是并購,還是繼續務實的業務擴張?
換句話說,如果這些IVD有格局、有能力的話,現在的市值只是起點;如果沒有,現在的市值就是階段性頂點。
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 3
用戶698046859928 2020-07-28 08:45
華大還能否繼續堅守
最愛周期股 2020-07-28 08:30
業績增速是階段性的小高點,之后會驗證海外擴張的成果。在這產生分歧點。因為海外的情況不好驗證,以后要看季度財報了
用戶6727553772365 2020-07-28 08:28
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