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沒了華為反而過得更好?臺積電市值超過茅臺和工行

          • 作者:木鐸君
          • 時間:2020-07-30 17:47

          根據外媒7月27日消息,臺積電股價暴漲12.65%達到每股83.25美元,總市值為4317億美元,超過茅臺和工行成功躋身全球市值前十公司。而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科技公司分別以6300億美元和6100億美元排名第七和第八。

          這對于臺積電來說一個難得的好消息,自從5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以來,外界都在猜測失去第二大客戶華為會不會對其造成影響。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僅沒有遭受影響,反而實現了逆勢增長。在臺積電第二季度的業績報告中,實現營收3107億元新臺幣(約合738.2億人民幣),實現凈利潤1208.2億新臺幣,營業凈利率為42.2%。


          臺積電與華為


          失去主要客戶訂單,銷量卻再創新高,臺積電靠的是什么呢?

          英特爾的“投誠”

          英特爾是全球眾多企業中為數不多的IDM公司,它的芯片從設計、架構、封裝到制造都能獨立完成。正因如此它的芯片在穩定性和性能上領先于其他同類廠商。盡管如此,英特爾還是遭遇了最大的問題——芯片工藝制程落后。當其競爭對手AMD已經進入7納米、5納米的研發時,英特爾還在打磨14納米+、14納米++,因此被眾多網友戲稱為“牙膏廠”。

          而本在今年推出7納米芯片的英特爾又遭遇了重大工藝瑕疵,還需要推后半年。為了搶占市場,其不得不與臺積電展開合作,將旗下的7納米和6納米制程的芯片交由后者來生產。據悉,英特爾將已經于臺積電簽下了2021年18萬片6納米芯片代工的訂單。


          英特爾芯片


          曾經的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伙伴,此舉令投資者信心大增紛紛跟投,臺積電股價就此迎來大漲。

          近乎壟斷的先進芯片制造工藝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一家晶圓代工廠商,專門負責芯片制造。目前來說最先進的芯片工藝是5納米,掌握制造工藝的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兩家。但三星的5納米工藝存在瑕疵,良品率過低,商用成本過高。而臺積電在兩年前就已經完成了5納米的研發導入,如今擁有成熟的工藝和較高的良品率。

          所以像華為、蘋果、高通等芯片廠商只能委托臺積電負責制造,這就形成了其一家獨大的現象。在臺積電宣布暫停向華為供貨后,高通和蘋果隨后追加了訂單,補足了華為空出的產能。此舉讓本會大傷元氣的臺積電一下子重獲新生。


          晶圓片


          中美技術競爭給予其更多的機會

          由于美國的技術封鎖引起了中國前所未有的芯片熱潮,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往半導體行業,這造就了許多行業新星。如一上市就破紀錄的AI芯片廠商“寒武紀”以及阿里旗下達摩學院的“平頭哥”系列。這些后起之秀正在成為臺積電新的訂單來源,雖然數量不及華為、蘋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營收增長。

          種種情況來看,離開華為似乎讓臺積電過得更好,但事實恐怕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

          在臺積電第二季度財報上,雖然表面表示在9月14日前美國的禁令沒有改變將停止向華為供貨。但在隨后的發布會上,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將就此問題通過半導體協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希望獲得許可。

          華為作為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在其營收占比超過14%僅次于蘋果。在2019年一年,華為為臺積電創造了超過51億美元的收入。可能有的同學會說,這些份額不是有高通、蘋果、英特爾補足嗎?其實這種想法只能是片面的。



          高通和蘋果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失去華為帶來的損失,但也會加快它們的飽和,所以追加的數量是永遠比不了華為千萬級別晶圓片的訂單。英特爾18萬片的6納米訂單看似不少實則九牛一毛,而且只會是暫時性的,等其自身工藝成熟必然是回歸自主生產。

          從臺積電的經營情況來看,其主要的營收來自5納米或7納米工藝的代工,而14納米或28納米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加上這個級別的芯片中芯國際已經能夠實現量產,國內更多的芯片設計廠商可能會選擇轉向,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其競爭力。

          此時放棄華為,無異于“自斷一臂”,而臺積電也開始積極采取措施爭取許可,美國投資建廠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籌碼,但一切都將在美國大選后才能得知。但作為一家美資控股的企業,一味依靠是不可能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芯國際等本土代工廠商。未來我們一定能夠擺脫限制,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

          我是木鐸君,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加關注!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最大動力。

          圖源網絡,侵刪。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