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平安的股價,實在對不起81萬股東,截至8月7日收盤,復權后的股價年初至今累計下跌9.3%,大幅跑輸上證指數。作為A股目前6家市值破萬億的上市公司之一,是絕對的超級大盤股,這種股價表現,也是拖累了上證指數,乃至上證50的表現。
每次反彈,必有一跌
最近7月初以來,權重股的一波走勢讓人以為中國平安的股價復蘇了,大有突破前期高點態勢。然而7月7日就收出一根大陰線,高開低走,奠定了繼續下挫的格局。中間在20日的時候迎來一波超過6%的反彈,成交額也放大到了112億,然而始終就是“反彈”,并不是反轉。第二天繼續跌,實現了“六連陰”,基本上目前的節奏就是漲一波、跌幾天,北向資金也在不斷的流出。
業績下滑可能是主因
何以過去的保險龍頭股今年表現一般?對于這類大盤股,是完全需要用價值投資的思路來看待的,我們可以發現就算是7月初那幾天,中國平安的股價也沒有漲停,7月6日成交231億,漲幅不到8%,究其原因還是盤子太大了,沒有一個機構或者游資能夠封住漲停板,這類股既是“不敢炒”,也是不能“炒”。
通常,像中國平安,也是公募經常重倉的股票,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它的業績變化。2020年一季度,中國平安歸母凈利潤261億,而去年同一時期是455億,幾乎腰斬,所以股價下跌也理所當然了。然而分析下去年一季度,其實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科目貢獻了不少,差不多可以理解為“投資的浮盈”。2019年是341億,而今年一季度是-168億,當然歸咎于全球股市的大跌。
所以扣掉這一塊,假設的一季度中國平安的業績是429億,去年是114億,當然這是一種粗略的算法,對于保險企業而言,本身保費收入去投資是再正常不過了,所以投資端的收益不能忽略不計。不過也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全球資本市場的大跌,對平安的業績構成了影響,這也是股價表現低迷的原因之一。
另一角度,其實就是保費收入。中國平安2020年一季度的保費收入2578.31億元,而去年是2743億,2018年是2529億。保費收入是保險企業長期增長的核心,今年這塊的下滑可能還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幅度不是很大。
根據7月14日最新的公告,中國平安上半年的保費收入是4452.44億,而去年上半年為4462.40億元,同比依然是下跌的,但是跌幅明顯縮窄了。
股東人數是個風向標
一季度中國平安的股東戶數破天荒的達到了81.1萬戶,幾乎是2019年一季度末的2倍。可能有的人會奇怪,為什么一家公司業績下滑了,股東人數卻連著幾個季度在不斷增加?其實也是有邏輯可以遵循的。
因為對于中國平安這種超級大盤股票,一般來說,股票都是機構持有居多,包括像陸股通流入的資金也基本上以境外機構為主,所以在一致看好股價的時候,籌碼會比較集中。目前二季度的數據還沒有披露,然而由于二季度全球資本市場的崛起,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塊,我覺得平安的收益相應會不錯,加上保費收入降幅縮窄,所以二季度平安的業績應該還是會比較好看。而且從股東戶數來說,一季度已經創新高了。
另外,從季度K線來看,中國平安二季度的股價是微漲的,根據股東戶數和股價的反向變動關系,一季度平安的股東人數應該是到達了一個頂峰,由此籌碼的分散也差不多到頭了。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作者投資分析,不做參考建議,請讀者知曉。
評論 3
基平平安 2020-08-08 13:08
中國平安其實可規為地產股
用戶1736834668824926 2020-08-08 13:01
間接證明,機構不會拉散戶扎堆的票
用戶6436638859188 2020-08-08 11:27
我覺得基本已經價值洼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