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大漲,核心資產繼續受到追捧
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大漲,突破6.5,今年五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接近10%。
人民幣持續升值給使得大量的國際資本流入,從而推高國內風險資產價格。
07年的牛市內部原因是股權分置改革,外部原因則是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從8一路升值到6.8,A股指數也從最低998漲到6124高點。
14年牛市初期人民幣同樣處于升值狀態,到了15年有所貶值,整體維持平穩,更多的是國內資金的杠桿促成。
資本沒有國界,他們的本質就是追逐利潤。
由此可見,外資對于股市行情的影響十分明顯,人民幣升值意味著股市走強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疫情一年全球肆虐,國內也有所反彈,但是美股告訴我們只要有足夠多的錢,牛市就可以維持。
資金流入之后核心資產成為他們選擇的最優目標,特別是當下資金抱團龍頭股,超高的人氣和無與倫比的流動性成為不二選擇,從而進一步推動高人氣板塊的走強。
同時隨著指數的走高,回調幅度較深的板塊出現反彈,近期持續走弱的養殖板塊今天大漲
國內方面,下半年以來國內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出現搖擺不定的情況,從一開始降低杠桿率防止市場過熱,到維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持續性。
這一點或許是與疫情的預期過于樂觀造成的,如今看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或許也是今天銀行股較弱的原因,雖然額度并不算特別大,也意味著搖擺不定的貨幣寬松政策確立的方向。
從歷史來看未來
當市場走強,甚至進入牛市以后,我們的關注焦點就不應該放在短期熱點上了,而是要把目光放長遠,看一下那些行業會出現絕對機會。
回顧一下07和14年牛市:
第一階段:藍籌股帶動指數走高,包括銀行券商保險金融板塊。
第二階段:政策板塊走高。
2007年是眉飛色舞,大興土木,地產基建和基礎材料的有色板塊最強。雖然四萬億是09年推出的,但是基建狂魔的稱號并不是從這時候開始在之前已經有持續了好多年。正是由于這些板塊的強勢,出現了家里有礦代表富有這樣的網絡用語。
14年是一帶一路,被稱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工程機械,港口海運,修路造橋板塊起飛,比較典型的就是中國中車合并,成為資金狂歡的盛宴。
第三個階段:07年消費成長股;14年互聯網金融
07年牛市成為上漲跳板的最終贏家是那一批成長股,比如恒瑞醫藥、貴州茅臺、萬科等企業成為現在的明星股。
14年是互聯網金融,當時馬云的一句話就可以代表了: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P2P網貸興起,比較典型的和余額寶合作的金證股份,內蒙君正。
第一個階段藍籌拉升,將指數從3000點附近拉升到3400一帶,然后進入第二個階段,政策引導板塊。
當下市場最強版塊是龍頭股大消費,這與之前有些區別,或許與疫情的利空與貨幣寬松的利好交織環境下市場的一種特點。
政策引到支持板塊最明顯的應該是5G和美國壟斷的科技板塊的自立自強,目前表現并不強勢,這或許與之前較高的漲幅相關,但是該來的早晚要來。
第三個階段就是要與我們的生活變化密切相關的成長性行業,新的歷史環境下形成的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