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第一遍讀《巴菲特致合伙人和股東的信全集》- 1960+1961半年+1961

          1960年的總結信

          1960年道指跌了9.3%,加上股息收益率3%,實際跌了6.3%。90%的投資公司的收益率為5%上下,跑贏了道指。

          因為今年新增了不少合伙人,我苦口婆心再說一次:我管理合伙人資金的目標始終是長期跑贏道指。我們長期跑贏指數的方法是,在平盤或下跌的行情中領先指數,在上漲行情中跟上甚至落后于指數表現。我管理的七個合伙人賬戶取得了22.8%的收益。4年,實際是3年半,累計收益率141%,大盤43%。即3年半前10萬元,到60年底變為24萬元,如果10萬元用來買道指則變為14萬。大家先不用夸我哈。

          【案例:桑伯恩地圖公司】

          這是這一年我們的一筆投資,跟大家簡單介紹下背后的故事。這筆投資占倉位35%,現已兌現。公司主業是出版和持續修訂美國所有城市的超精細地圖,精細具體到每個建筑的結構、消防設施等細節。地圖一般一年修訂一次,每年收取每位客戶100元年修訂費。地圖中詳細信息甚至包括地下管道、消防栓和屋頂材料,這些信息對火災保險公司特別有用,所以它主要客戶就是30多家保險公司。

          在過去的75年里,它壟斷經營,每年盈利穩定,不受經濟衰退影響,也不需要推銷。保險客戶不希望公司賺太多,故安排人進入董事會,監管它們。

          從50年代開始,因為一種新的保險方式出現,其業務受到影響,稅后凈利潤從每年50萬元變為10萬元,喪失了原有的盈利能力。

          但,不幸中的萬幸,從30年代開始,因為公司業務不需要再往里面砸錢,所有留下來的盈利都用來買股票和債券了,合計250萬元,股票債券各一半。

          綜上,公司的主業和副業對換,從實業變為了投資,這個跟中國一家原來做服裝生意的上市公司雅戈爾很像,做服裝的后來主要是投資買股票了。

          現在的情況是,公司主業中,如果公司與時俱進,將紙質地圖改為電子地圖,公司的地圖業務將重新煥發光彩;副業中,很多持有股票的價格都已經很高了。現在是絕對低估,更可氣的是,董事會很保守排外,所以自從我成了第一大股東后,我就要盡快縮短修復估值所需要的的時間。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為我的介入,使得桑伯恩地圖公司每股凈利潤增加,股息率提高,為估值修復帶來的堅持的業績基礎。

          這就是這個本年度重倉股的投資案例,我小結歸納一下:

          1. 這是一個控制類投資,控制投資很少出現,碰到了就要牢牢把握,而且要保密。

          2. 投的是公司,公司經營需要時間,因此投資業績沒辦法短期衡量,1年都算太短。

          3. 我們的主要利潤來自于低估股票,低估得到修復時賣出。

          4. 投資的利潤有公司的行為決定,而非市場。


          1961年7月22日的半年信

          有些合伙人說等我的信要一年,時間太長,滿足你們,從現在開始,今后一年兩封信。

          1961年上半年,大盤收益率13%(含股息),半年太短,我只能說我管理的6個賬戶業績稍高于大盤。我想再再次強調:①把5年經過牛熊市的收益作為標準;②大盤如果繼續上漲,我們可能贏不了大盤了。因為大盤越漲,我們越保守。我們任何時候都有一筆獨立于市場的控股類投資。

          上半年,我在公開市場不斷地吸收籌碼,進行一筆規模很大的投資。這筆投資近看可能虧錢,但拉長看會實現超額收益。這里暫且不表,原因我1960年的信里說過了,控制類投資的第一要訣就是要保守秘?密

          最后,我做了一個方案,將所有賬戶和新客戶的賬戶合并到一個賬戶方便管理和避稅。


          1961年的總結信

          1961年,大盤收益率(含股息收益率)22.2%,我的是45.9%。

          重申下我的業績衡量標準:以三年為限,與大盤表現比較。

          你可能認為,道指不就是無人管理的30只藍籌股嗎,跑贏道指應該很容易,我選的參照標準是不是太低了。道指其實是很難戰勝的。大量數據說明戰勝道指沒那么容易,別說跑贏,美國大多數基金連跟上道指都很難。

          我的投資組合和道指的成分股完全不同。我的投資方法和基金的投資方法差別很大。我們的大多數合伙人,如果不把資金投給我,就只能買基金而獲得與道指類似的收益率,因此,我認為把道指作為我們的業績衡量標準很合理。

          我們的投資方法分三種:

          ①低估類:倉位最重,買價最便宜,回報最高。5-6支重倉股,每支5%~10%倉位,其他小倉位10~15支。我充當小散戶角色,不知道多久可以修復估值。例如把其資產清算,折算到每股1元,現在市價4毛線。

          ②套利類:高度安全、可借錢套利、收益率在10%~20%。我們只投資公司已經公布確定的行為活動。如并購、清算、重組、分拆等公司活動中。近些年,套利機會主要來自大型綜合石油公司收購石油生產商。

          ③控股類:偶爾為之,即使是死水我也要把它變活。私下不斷吸收籌碼,如果我們還沒買到足夠的貨,這只股票就漲起來了,我們就在漲起來的價格賣掉,成功完成一筆低估類投資。我們現在正在買入的一些股票,再過幾年可能發展成控制類。

          【案例:登普斯特風車制造公司】

          4年前買入,從低估類一不小心買成了控制類,變成了持股70%的第一大股東。持倉比重21%。我們買入價28元,目前35元,每股營運資產50元,凈資產75元。

          主業:生產農具和供水系統,近年來因經營和行業不行,與投入的資本相比,經營利潤微不足道。只要盈利恢復少許,這家公司的價錢就能提升;就算盈利恢復不了,我們將來也能從公司清算中賺更多。

          現在市場火熱,尤其是大盤股,買入這個控制類的股票可以讓我們與市場絕緣,同樣絕緣的還有套利類。

          從我剛剛講的3類投資方法和風車公司案例來看,你們都知道我有多保守了吧。

          很多年前,人們認為買公司債券或國債保守,結果大跌;

          現在,人們認為買藍籌股保守,根本不考慮市盈率有多高,結果還不清楚。

          我還是很保守,所以我不去冒這個險。

          不是因為很多人暫時和你意見一致,你就是對的。不是因為重要人物和你意見一致,你就是對的。當所有人都意見一致時,正是考驗你的行為是否保守的時候。

          在很多筆投資的過程中,只要你的前提正確、事實正確、邏輯正確,你最后就是對的。只有憑借知識和理智,才能實現真正的保守。

          我們的投資組合和一般人的不一樣,完全不能證明我們是否比一般人更保守。是否保守, 必須看投資方法如何,投資業績如何。

          發布于 2020-08-24 15:17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