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盤面分析
NO.1
昨天指數回補了缺口,收在2978點,離20日線支撐只有幾個點的距離。早上指數在銀行證券的帶領小幅反彈,之后一路下跌。醫藥、橫琴新區、環保、物流等漲幅居前,白酒和農業股領跌,科技股表現一般,既無多少漲停,也無幾家跌停。昨天最差的一批學生交完卷子之后,最煎熬的日子終于過去了。
仔細翻看漲幅榜和跌幅榜,你會發現三季報依然是最大的影響因素,漲也由他,跌也由他。
目前指數依然處于區間震蕩行情中,回補完缺口后,預計后半周將大概率迎來反彈機會。
NO.2
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領導聽取今年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匯報,要求確保為企業減負擔為發展增動能,部署以更優營商環境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會議要求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外資企業轉讓技術。
最近官方種種動作,都是在落實中美談判,雖然美方啥也沒干;但如果真談成了,還是劃算的;對A股而言,無疑傳達了積極性,就看資金買不買賬!
NO.3
華為業績好,直接利好A股的華為產業鏈,繼續看好華為產業鏈的公司,四季度、明年,業績繼續向好!
華為概念股中,三季報預增50%以上,且環比二季度增長的公司,共有26家,如下表:
NO.4
由于創業板三季報預告披露率接近100%,并且披露時間臨近正式三季報,所以準確度高,分析目前的三季報預告就可以大致了解整個創業板業績情況。
第一,創業板盈利能力持續修復。
如果扣除溫氏、樂視、堅瑞沃能等極端值,創業板2018年整體業績下滑超50%;2019年1季度下滑幅度收窄至20%-30%左右;2019年中報繼續收窄至個位數,下滑10%左右;而從目前三季報預告的情況看,創業板三季報整體增速大概率轉正。
這說明創業板在經歷去年底的商譽減值之后,盈利能力在持續修復,整體向好。
第二,內部分化仍在持續。
創業板前三季度整體凈利潤增速剛剛轉正,但是頭部(市值前10%)的公司凈利潤平均增速已經接近20%,說明頭部公司業績增速貢獻了大部分增量,創業板內部分化還在持續。
02
個股關注
今天關注002022 科華生物。
技術上看可謂可歌可泣、百折不撓。自15年大熊市跌破年線以來,面對這個下跌趨勢性的強壓力,股價一共發起7次沖鋒,無奈彈藥不足后繼乏力,每次都像西西佛斯一樣臨近山頂又被打回來,這次又一次放量突破站上年線,能開啟一波主升浪嗎?
先看基本面,司在IVD領域中擁有顯著的全產品線優勢,實現了生物工程技術、醫療器械制造技術、產品服務體系以及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平臺的集成,專注婦幼健康管理、肝病管理、腎病管理三大健康管理領域提供全方位的醫學檢驗產品和服務。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公司將充分發揮深厚的行業積淀和豐富的全產品線綜合優勢,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公司始終堅持"試劑+儀器"共同協調發展的策略,在體外診斷儀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及技術經驗,公司體外診斷儀器的技術水平始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公司異常穩定,波動率非常小,這應該也是股價沒有大幅波動的原因吧。
但是15年的時候凈利潤2億,股價60,去年凈利潤兩億,股價只有10塊。市盈率降低了6倍。現在這個估值,對于中長線資金,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03
附言
醫藥板塊歷來都是超級牛股的聚集地,十二年來A股整體牛短熊長,其中11只10倍股中醫藥生物行業占到4只(長春高新34倍,恒瑞醫藥22倍、通策醫療12倍、片仔癀13倍)。
醫藥作為機構最喜歡配置的板塊,主要有兩個邏輯:
1)醫藥板塊受周期波動小,抵御風險能力強。
2)醫藥公司屬于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行業壁壘高,并且毛利率也普遍偏高。
我根據以下幾個條件進行了排序,跟蹤了一批業績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醫藥優質股池:
1)三季報業績預告增速超過30%,中報業績增速超過15%,也就說三季度盈利能力繼續提升;
2)去除了一次性損益導致短期凈利潤大幅提升的情況;
3)總市值大于50億,相當于醫藥各分支行業的龍頭。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