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4天就是除夕了,近期也是不少公司發年終獎的時間段。
雖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如果懷抱一大疊錢,想必回家過年的心情一定不一樣!
證券業向來有“三年不開展、開展吃三年”的說法。
2019年,以上證為例,年度漲幅超20%,可以說是個豐收之年。
年終獎自然也不會是一個小數目了。
近日,中信建投被爆出2019年年終獎在85-250個月之間,看的不少人眼饞不已。
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公司。
不過,隨后中信建投否認了這一消息。
沒有不透風的墻,真真假假大家都懂。
這是搜狐財經統計的部分券商2018年員工平均薪酬。
最高的中信證券為67萬元。
你身邊的很多做證券的朋友肯定會和你吐槽自己被平均了,他們確實不是在哭窮。
證券行業收入分化嚴重,比起大部分底層的“金融民工”,那些“高精尖”的業務才是最賺錢的。
比如保代。
1月7日,山東東營發布了《東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工作的意見》。
其中提到,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獎勵券商保薦代表人300萬元;
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獎勵券商項目負責人60萬元。
注意這只是地方獎勵,和公司的業績獎勵并不沖突。
按目前這IPO速度,保代真的要換個大一點的錢包了。
你以為保代賺的最多?
too young too simple!
證券業還流行這么一句話:
做IPO的比不過做并購的,做并購的比不過做債券承銷的,做債券承銷的比不過做債券交易的。
2019年交易所市場共發行了7.25萬億的債券,其中公司債2464只,規模高達2.54萬億元,占全部交易所發行債券比重約35%。
按照頭部券商中信證券2018年的債券承銷收入計算,平均一筆債券承銷的收入是5.5億元(7659.13億元/1391支)。
不算了,這年終獎真的拿到手軟了。
最后看看剛剛發布的一組數據。
多家券商已經發布2019年12月份經營數據,筆者統計的32家券商合計實現凈利潤134億元。
沒錯,這只是一個月的凈利潤。
年終獎拿到手軟真不是調侃。
你今年拿了多少年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