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國能大良(天津)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風電場相關系統研發;電力行業高效節能技術研發;節能管理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國電電力、中國神華間接共同持股。
煤炭股早盤走弱,中國神華跌超4%,兗礦能源、鄭州煤電、美錦能源、陜西黑貓、陜西煤業跟跌。
中國神華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323億元至343億元,同比減少68億元至88億元,下降16.5%至21.4%。受煤炭平均銷售價格下降、自產煤單位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本集團煤炭分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
中國神華(601088)5月16日晚間公告,4月商品煤產量2610萬噸,同比降2.6%;商品煤銷量3660萬噸,同比降0.5%。
中國神華4月28日晚間公告,為落實2018年3月1日該公司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的《避免同業競爭協議之補充協議》的約定,進一步推動減少和解決同業競爭,該公司決定啟動收購國家能源集團部分資產的工作。
中國神華4月28日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70.42億元,同比增長3.7%;歸母凈利潤186.12億元,同比下降1.9%;基本每股收益0.937元。報告期內,售電量增加帶來售電收入增長。(界面新聞)
中國神華(601088)4月28日晚間披露一季報,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70.42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86.12億元,同比下降1.9%;基本每股收益0.94元。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國能(中山)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海上風電相關系統研發;儲能技術服務;碳減排、碳轉化、碳捕捉、碳封存技術研發;集中式快速充電站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中國神華全資子公司國能(廣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中山火炬公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中國神華(601088)4月14日晚間公布3月份主要運營數據,3月商品煤產量27.3百萬噸,同比下降1.8%,煤炭銷售量39.2百萬噸,同比下降7.1%。
針對寧夏銀川林場主稱煤礦挖斷水源或致萬畝林場枯死事件,中國神華今日對財聯社記者透露:“涉事(雙馬)煤礦不在中國神華產權下面的,是國家能源集團他們下面的煤礦,并不屬于中國神華上市公司,只能算是兄弟公司。”對于事件的處理方案,中國神華表示,國家能源集團正在核實情況,尚不清楚處理結果。截至發稿前,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電話始終未獲撥通。
中國神華自2007年在A股上市以來,已累計實現凈利潤61886000萬元,累計實現現金分紅32052889.46萬元,平均分紅率51.79%。2020至2022年,中國神華現金分紅比例均高于當年凈利潤的七成,分別為91.8%、100.4%、72.8%。該公司承諾2022年至2024年每年現金分紅不少于歸母凈利潤的60%。
煤炭板塊早盤表現弱勢,中國神華大跌超5%,潞安環能、中煤能源、山煤國際、恒源煤電等跟跌。消息面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自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繼續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
中國神華(601088)3月24日晚間發布年度報告,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445.33億元,同比增長2.6%;歸母凈利潤696.26億元,同比增長39%;擬派發2022年度末期股息現金2.55元/股(含稅)。(證券時報)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國能包神東月鐵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李軍,注冊資本34.05億元,經營范圍包含:供應鏈管理服務;鐵路運輸基礎設備銷售;煤炭及制品銷售;建筑材料銷售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中國神華全資子公司國能包神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蒙西正和國有資產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中國神華2月16日公告,1月煤炭銷售量3010萬噸,同比增長3.8%。商品煤產量2690萬噸。
中國神華1月30日公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22年度實現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下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7億元至707億元,同比增加184億元至204億元,增長36.6%至40.6%。
中國神華(601088)12月16日晚間公告,以掛牌底價99.65億元競得都城偉業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掛牌轉讓的其所持國能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30%股權。錦界能源所屬錦界電廠規劃建設572萬千瓦煤電機組,已投運裝機容量372萬千瓦;所屬錦界煤礦可采儲量為13.5億噸,核定產能1800萬噸/年。(證券時報)
中國神華公告,11月份煤炭銷量36.6百萬噸,同比增長3.7%。前11月份,煤炭銷量累計380.4百萬噸,同比下降11.7%。1-11月,煤炭銷售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購煤銷售量下降。(第一財經)
10月31日下午,中國神華、陜西煤業、兗礦能源集體擊穿重要均線支撐。兗礦能源10月份以來累跌近兩成。
中國神華發布三季報,第三季度凈利179.87億元,同比增長22%。(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