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3月1日,大悅城(SZ000031)股價為5.58元,靜態市盈率為17.22,動態市盈率僅7.37,總市值239億。
1983年成立,1993年上市,歷史悠久。原名是中糧地產,2018年底重組,更名為大悅城。
央企國資背景,背靠大樹好乘涼。地產的游戲,就是資本的游戲。有個好爸爸,籌到便宜的錢就容易很多。
至于改為“大悅城”這個名字,股東多有異議。但公司認為其品牌價值是核心資產,在全國商業地產排名中也名列前五。
將來的發展會以商業地產為核心,主攻一線。目標客戶18-35歲的年輕人,平均每個大悅城能夠創造每年3-4億的稅收和4000人的就業。憑這個優勢,向地方政府拿地就輕松許多。
我曾經去過朝陽大悅城和西單大悅城多次,對其商業模式甚感興趣,因為太好掙錢了。關鍵是大悅城的確做出了特色和品質。
看多位研究地產的大佬分析,對此種一線城市的商場,也是長期看好。
2020年1月3日,太平人壽和工銀瑞信以6.73元定增24億,比現價5.58元高了21%。英雄所見略同,這是今年的第一起險資舉牌,就花落大悅城。
公司初試混改,優化負債率,中長期融資能力可見一斑。未來2年,還將開業7個大悅城商場,翻倍增長;公司高管也立下三年千億銷售的小目標,加速擴張規模。
業績上,2019年上半年營收183億元,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量。更重要的是,營收增長大幅改善,達到了103%。
預報也是喜訊,預計2019年歸母凈利約23.5-25.5億元,同比增69%-84%。3月26日披露年報,到時可看最終數據。
近6個月共有13家機構對2019年業績作出預測,凈利27億同比增94%。翻倍啊,可股價已經萎靡了好幾年,預期差非常大。
再看看各大券商今年研報給大悅城的最新目標價:華泰證券8.16-8.86元;國泰君安9.65元;華創證券9.86元,中信建投8.5元。
相對于目前的5.58元,最低上漲空間有46%,最高則是77%。
籌碼上,越來越集中,利于股價上漲。股東人數連續下降,數據可見從2018年6月的18.27萬降到了2019年9月底的14.88萬。
機構資金的持倉市值和比例,卻在股東數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逐步增加。考慮到A股當下生態,基本是機構主導。外資、公募等近來就出盡了風頭,這波科技半導體就是典型例子。
當然,不可否認,疫情下減租會有短期影響。但國家也會出刺激政策,直接利好房地產、基建等板塊。況且,公司8成以上營收來來自房產銷售和以及土地開發。
所謂的疫情影響并不會持久,也沒那么嚴重。在這種困難時期,行業內部會進一步淘汰弱小,給實力強大的龍頭公司們帶來擴展并購機會。
另外,疫情過去后,恢復是確定性很高的。所以,趁著疫情末端,各大商場陸續開業時,股價還未被炒起來之前,是個好的介入時機。
最后,這股和狼哥春節后分析的利安隆,被某些大V看作今年具有翻倍預期的個股,來年記得回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