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半導體:中芯國際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10nm及以下先進制程所需物品遭到封鎖,先進制程設備和材料急需實現國產化突破,其中半導體設備需求最迫切,代表公司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至純科技;半導體材料初步實現國產化,在硅片、光刻膠、CMP拋光材料、電子特氣領域,國內廠商逐漸打入下游供應鏈。
2、旗濱集團:浮法玻璃龍頭,目前擁有26條產線,市場份額7%左右,受益于浮法玻璃價格上漲,盈利改善,今年股價從低位上漲了2倍,PE仍只有20倍,遠低于福耀玻璃;同時進軍了電子玻璃、光伏玻璃、疫苗玻璃瓶等高附加值下游行業,有望成為公司新一輪業績增長點。
正文:
1、中芯國際被納入“實體清單”,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國產化邏輯強化(國盛證券)
中芯國際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封鎖10nm及以下先進制程所需物品,主要就是高端設備和材料等領域,美國此舉也將加速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
①半導體設備需求高景氣,國產化需求迫切
2020年全球OEM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達到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
全球排名前5的設備廠商分別為ASML、AMAT、LAM、TEL、KLA,在各類設備領域市占率合計60%以上。
設備端是國內半導體產業“卡脖子”領域,光刻機“一機難求”,國內公司在除光刻外的刻蝕、薄膜沉積、熱處理、CMP 等多領域普遍達到28nm工藝,目前已展開14nm及以下工藝研發,但與國外差距依然很大。
中微公司實現刻蝕機5nm先進工藝的突破;北方華創設備種類較多,目前主要以28nm工藝設備為主,正在加緊對14/7/5nm工藝技術的研發。
②半導體材料初步實現國產化
2019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銷售額521.4億美元,與2018年規模大致相等。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的銷售額保持穩步增長,增速方面一直領先全球增速。
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硅片(占比37%)、光掩模(13%)、光刻膠及輔助材料(12%)、工藝化學品(5%)、電子特氣(13%)、靶材(3%)、CMP拋光材料(7%)等。
半導體材料廠商已初步實現國產替代,硅片領域出現滬硅產業、立昂微、中環股份等公司,實現8/12英寸大硅片的國產化。
光刻膠領域,南大光電在ArF光刻膠領域實現突破,容大感光、晶瑞股份進軍KrF光刻膠。
安集科技的CMP拋光液進入全球供應鏈;鼎龍股份的 CMP 拋光墊在國產晶圓廠的認證。
電子特氣方面,金宏氣體、華特氣體均實現了部分半導體制造環節中電子特氣的突破。
2、下一個福耀玻璃!一年2倍的順周期龍頭,PE估值僅20倍(華西證券)
①浮法玻璃龍頭
旗濱集團是國內浮法玻璃龍頭,目前擁有26條產線,市場份額7%左右,國內規模前二的建筑玻璃龍頭,同時進軍了電子玻璃、光伏玻璃、疫苗玻璃瓶等高附加值下游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
玻璃屬于地產后周期產品,房地產占玻璃總需求的70%以上,隨著地產竣工面積增速提升,建筑玻璃需求有望穩步增長。
②浮法玻璃價格持續上漲
6月以來浮法玻璃價格大幅反彈,截止到2020年9月底,全國建筑級白玻均價1901元/噸,相較于2020年5月低點已上漲550元/噸左右,高于2019年同期270元/噸左右,創近10年以來新高水平。
由于中小產能的逐漸退出,預計未來2年每年新增產能增速2%左右,產能增長有限,未來供需格局有望維持平衡。
玻璃漲價改善公司業績,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0.3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1.13%。
③光伏+疫苗玻璃新勢力
擬投資10.27億元建設郴州旗濱1200噸/日光伏組件高透基板材料,預計建設周期為1年。
公司項目藥用玻璃項目凈利率可達33%,動態投資回收期僅3.74年,利潤水平遠高于浮法玻璃。
我國中性硼硅玻璃占比不足 10%,公司進軍中性硼硅玻璃賽道,首次投資 1.55 億元,建設周期12個月,建設規模 25噸/天,預計投產后每年實現1億元增量收入;遠期總投資6億元,產能約100 噸/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們主要是羅列出上市公司的核心邏輯供投資者參考,而不是讓大家直接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