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又出手了,這次看中了基因檢測龍頭——華大基因!
昨天晚上華大基因公布20億定增結果,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天津禮仁等4家機構中標,鎖定期為6個月,發行價為145元/股,昨天股價還低于增發價。
天津禮仁是高瓴資本旗下證券投資平臺,參與定增后持股421.95萬股,成為華大基因第7大股東。
高瓴資本為何看上華大基因?
這家企業曾經也“叱咤”A股,2017年上市后,一度成為僅次于茅臺的“股王”,不過18年、19年業績連續下滑,而且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導致其頗受爭議。
就在陷入瓶頸期時,新冠疫情爆發了,華大基因率先推出新冠檢測試劑盒,成為首批獲準上市的檢測產品之一,隨后又陸續拿到了歐盟、美國FDA、日本PMBA以及WHO的認證。
2020年4月底,公司新冠檢測試劑盒日產就已達到200萬人份/天,海外訂貨已覆蓋80余個國家和地區,并已累計完成發貨超過2000萬人份。
于是華大基因過上躺著賺錢的日子,2020年一季度盈利1.4億元,同比增長42%;上半年盈利16.5億元,同比增長734%;2020年前三季度盈利27億元,同比增長901%。
去年三個季度賺到的錢比過去5年加起來都多,貢獻最大是核算檢測,2020年年中,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占營收比重達到70%以上。
2020年之前,第一大業務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42%下降至13.83%。
然而,核酸檢測風口消退之后,華大基因未來將迎來更大挑戰。
1月27日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20億元-23億元,同比增長623%-732%,由此來看,四季度預計虧損3-7個億。
即使現在核酸檢測還有需求,也只是暫時性的,隨著疫苗的大規模接種,核酸檢測能夠提供的業績將越來越少,因此高瓴資本應該不是沖著核酸檢測來的。
華大基因是國內基因測序龍頭,擁有五大核心業務:生育健康、感染防控服務、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和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
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國內2000多家科研機構、2300 家醫療機構,包括400多家三甲醫院;與海外合作的醫療、科研機構也超過3000多家。
由于基因測序業務發展緩慢,華大基因開始轉型布局體外診斷(IVD)業務,新冠疫情爆發后,公司聯合武漢市政府以及其他機構建立火眼實驗室,提高新冠檢測速度。
機構預計公司2020年將建成超過100個火眼實驗室,包括海外實驗室,未來有望成為全球前五的IVD 龍頭。
高瓴資本最喜歡的賽道就是醫療,這幾年投資了恒瑞醫藥、藥明康德、愛爾眼科、泰格醫藥、凱萊英、金域醫學、凱利泰等上市企業。
其中大多數漲幅都不錯,不過也有跌得比較慘的,比如凱利泰,從高位下跌了70%;所以高瓴投資這件事,大家理性看待。
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5個減持,包括大股東深圳前海華大基因投資企業,深圳和玉高林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上海高林同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匯添富以及萬家基金。
和玉高林、高林同創瘋狂減持套現,2020年10月23日再度拋出減持計劃,目前累計套現8個億。
2021年二季度之后,華大基因的業績壓力很大,因為去年同期基數大,高瓴資本利好兌現后,未來將重新回歸基本面邏輯。
參考研報:開源證券《打造全球體外診斷龍頭》、國信證券《基因測序龍頭,新冠檢測先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作者主要是羅列上市公司的核心邏輯供投資者參考,而不是讓大家直接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