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目錄:
一、公司業務分析
1、概述
愛爾眼科成立于2003年,長沙民營企業,是我國眼科醫院龍頭。公司主要業務包括三部分:視光服務(驗光配鏡),視力改善服務(用準分子激光或飛秒激光等設備治療近視),眼科治療手術(針對白內障、青光眼等)。截止2021年,公司年收入150億,年利潤23億;公司在國內有眼科醫院174家,眼科門診118家。公司不乏競爭對手,與公司商業模式相似的眼科連鎖醫院已有多家在A股或港股上市,但規模均遠不如公司。
主營構成:
公司的主營業務性質更加偏向于消費者服務、而非醫療服務。
根據上圖主營業務構成來看,公司的眼科治療手術的業務占比在下滑,而視光服務的業務占比保持穩定,而視力改善手術的業務占比在提升。對病患來說,眼科治療手術一般去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相對競爭力不明顯,所以業務占比下滑、且業務的毛利率相對另外兩個業務較低。視光服務相對穩定,對客戶來說,一般是先檢查、再治療,視光服務相當于是先檢查,若是眼睛問題不大、則配個眼鏡(包括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或者開點藥(滴眼液之類),若是眼睛問題較大、則要么做視力改善手術、要么做眼科治療手術。
注:在病患心中,公立醫院才是真正治病的地方。普通公立醫院能滿足病患對價格的訴求,知名公立醫院能滿足病患對療效的訴求。另外,眼科疾病可以醫保報銷,在醫保控費大背景下,而醫生人工成本攀升,眼科治療手術的利潤率相對其他業務更低。
公司真正有競爭力的業務是視力改善手術,自從1995年美國FDA開放了眼科激光手術(激光光學角膜切削術、即屈光手術)的常規使用,然后FDA陸續批準了LASIK(準分子激光手術)、波前引導激光技術、IR虹膜定位技術(虹膜定位像差引導的準分子激光系統開始出現,使手術前的數據和手術中的數據得以吻合,極大提高了手術精準性)、飛秒激光(2006年,開啟了無刀手術)。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國屈光手術量也快速增長。
注:一般青少年眼部發育未完全、屈光率不穩定,基本上是選擇佩戴眼鏡(如歐普康視的角膜塑形鏡屬于眼鏡的消費升級),進入成年后才會開始考慮屈光手術。
2、商業模式及業務發展情況
產能布局——“PE機構+上市公司+醫院高管”合伙企業(公司首創):
上述模式具體描述:公司作為LP(有限合伙人)一般出資10-20%,剩余主要資金由GP(普通合伙人一般是PE投資機構)出資,還會給被投眼科醫院的在職高管一部分股權激勵(這部分股權也是以LP的名義存在)。通過這種做法,公司可以撬動更大的資本杠桿來收購其他眼科醫院、以推動自身產能擴張、由PE投資機構在業內尋找有潛質眼科醫院進行并購,另外也可以綁定被收購醫院的高管、從而驅動他們和公司利益一致、盡快推動被收購醫院扭虧為盈。公司向被并購醫院輸入管理和品牌,醫院扭虧為盈后注入公司。
公司這種做法能快速擴張有效產能。為什么呢?一家眼科專科醫院(公立醫院一般有多個科室,民營眼科醫院屬于專科)的正常運轉,需要購入相關設備,而這些設備往往價值不菲,為了維持眼科醫院的正常凈利潤率(如10%),眼科專科醫院往往要在人口密度足夠高、人群規模足夠大的地方才會開設。
根據目前設備的成本、以及潛在用戶市場,300萬人口大城市可能才具備開設眼科專科醫院的條件,我國這樣的大城市才100個出頭。每個這樣的大城市,往往過往已經有了眼科專科(民營)醫院,這些專科醫院往往已經與當地各個部門、乃至公立醫院已經建立了既有的利益關系,要打破這種關系很難,與其在這種已有專科醫院的地方新建醫院與之競爭,不如收購,收購能化解利益矛盾,能更快見效。
公司這種做法有其自身優勢。1、公司是眼科醫院中最早上市的公司,能通過并購后再注入到上市公司、實現PE投資機構的項目退出,即具備項目退出的優勢,但據公司信息披露,公司并未對這些并購醫院項目給予業績承諾或者兜底承諾;2、公司在管理和品牌方面具備優勢(具體參考后文公司的競爭優勢分析)、能助推降本和獲客,且在人才培養、供應鏈等方面具備規模優勢,等等這些能推動被收購醫院在3-5年實現扭虧為盈。
但這種方式能取得的效果畢竟有限,所以公司最近聲稱未來將更多依賴新建擴建、而非并購。另外,這種方式風險逐漸體現,從2014年到2021年,公司參與13次產業并購基金的設立(已有兩支完成并購退出),累計出資21億元、并購基金募集高達219億元,而公司的財報中也已經形成了超過40億的商譽,未來需要跟蹤這方面經營風險。
……
(本文為報告節選,由大連估股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完整報告請見公司官方公眾號:估股)
評論 1
從頭開始自學java 1月13日 12:37
1、公司是眼科醫院中最早上市的公司,能通過并購后再注入到上市公司、實現PE投資機構的項目退出,即具備項目退出的優勢,但據公司信息披露,公司并未對這些并購醫院項目給予業績承諾或者兜底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