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盤面分析
NO.1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5月15日發布聲明稱,全面限制華為購買采用美國軟件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于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由于考慮到該措施會對于晶圓代工廠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因此給予 120 天的緩沖期,以降低該規定變更帶來的沖擊。受消息面影響,美芯片股周五下挫,高通跌5.13%,臺積電跌4.41%,應用材料跌4.39%,新飛通光電大跌12.17%。
據環球時報消息,15日,路透社披露稱美國政府意圖對華為“卡脖子”,即正在更改一項出口規則,意圖打擊華為的芯片供應鏈。路透社、法新社就此事詢問中國外交部,中方是否會對美國采取報復性措施?16日,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將堅決捍衛本國企業的合法權利,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不合理打壓”(unreasonable suppression)。外交部在聲明中還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行為“摧毀了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和價值鏈”。
今天重點關注的是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企業,稀土、大飛機等國產替代概念。
NO.2
芯片產業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生產設備及材料、設計、制造、封測。
國內在封測領域最強,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三家進入全球封測前十,其中長電排全球第三。
設計行業,華為海思今年一季度歷史首次在手機芯片出貨量上排名國內第一,超過了高通。而一季度,華為海思也首次進入全球芯片設計行業第十的位置。紫光展銳也有不俗的實力。
制造行業,臺積電不論是技術和規模都是絕對的全球第一,7nm已經可以量產。而三星與臺積電的差距極小。國內中芯國際剛剛實現了14nm的量產,與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很大距離,但在國內芯片產業鏈上,起到了舉足經重的作用。
設備和材料,荷蘭的ASML是歐美資本共同持股的公司,全球絕對的領先水平。一臺機器可以賣到10億美元,還不是有錢就買得到。
中國實力最強的是北方華創和中微半導體,未來兩年可以交付28nm的光刻機和刻蝕機。
材料的話,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日本。國內比較強的是容大感光、南大光電等。這方面國內可以做到全,但是弱。
NO.3
一、上游半導體設備
1、刻蝕機:北方華創、中微公司
2、光刻機:上微集團、華卓清科
3、PVD:北方華創
4、CVD: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沈陽拓荊
5、離子注入:中科信、萬業企業
6、爐管設備:北方華創、晶盛機電
8、清洗機:北方華創、至純科技、盛美半導體
二、上游半導體材料
1、大硅片:滬硅產業、中環股份
6、光刻膠:南大光電、飛凱材料、容大感光、晶瑞股份
三、中游代工
華虹半導體、粵芯半導體、華潤微電子
四、下游封測
五、下游設計
2、GPU:景嘉微
3、FPGA:紫光國微、上海復旦
10、模擬芯片:圣邦股份、韋爾股份、匯頂科技、3PEAK
NO.4
02 個股關注
今天關注 300604 長川科技。
公司所屬半導體設備制造業,設備制造業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是完成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環節和實現集成電路技術進步的關鍵。所需專用設備主要包括晶圓制造環節所需的光刻機、化學/物理汽相沉積(CVD/PVD)設備、刻蝕機、離子注入機、工藝檢測設備等;封裝環節所需的切割減薄設備、度量缺陷檢測設備、鍵合封裝設備等;測試環節所需的測試機、分選機、探針臺等;以及其他前端工序所需的擴散、氧化及清洗設備等。這些設備的制造需要綜合運用光學、物理、化學等科學技術,具有技術壁壘高、制造難度大、設備價值及研發投入高等特點。據VLSI Research數據,2018年全球五大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應用材料、阿斯麥、泛林半導體、東京電子、科天半導體占據了半導體設備系統及服務市場約65%的份額。目前海外半導體設備龍頭普遍是伴隨全球半導體產業崛起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專業化設備制造企業,自創立以來即代表了全球前沿的設備技術,而中國企業目前則作為行業的后進者,與海外龍頭發展初期的產業環境差異較大。
公司目前產品運用在測試環節。半導體檢測包括工藝測試(在線參數測試)、晶圓測試(CP測試)、封裝測試(FT測試),測試機是檢測芯片功能和性能的專用設備,分選機和探針臺是將芯片的引腳與測試機的功能模塊連接起來的專用設備,與測試機共同實現批量自動化測試。目前大陸集成電路測試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瓜分,本土企業與國際龍頭相比在規模和技術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全球測試設備市場份額主要被泰瑞達、愛德萬、科休壟斷,總市場份額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