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納什上篇中芯國際上市漲幅猜想:國盾量子10倍,斯達半導20倍,中芯多少?文章,提到的中芯估值有異議,考慮7月16號萬眾矚目的中芯國際就要上市了,今天納什就詳細談談納什為何如此判斷!
張汝京:奇人成奇事
熟悉納什的朋友都知道,相比財務數據等結果指標,納什更擅長從大趨勢、創始人角度來判斷一個企業的潛力,就像任正非之于華為、馬云之于阿里巴巴,也是因為章先平的原因,納什發掘并堅定的持有微芯生物,并寫了微芯生物:創新藥界的華為,魯先平任正非式的領導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同樣的沒有張汝京就不會有中芯國際,所以在講解中芯國際的時候也不能避過張汝京。
張汝京:蓋廠高手
- 生于1948年的張汝京,1歲被父母帶到中國臺灣,后來加盟美國半導體企業德州儀器。他在德州儀器工作的20年間,先后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國臺灣創建管理了10座工廠,這在當時全球半導體業中也極為少見,被稱為“蓋廠高手”。
- 1997年從德州儀器退休后,張汝京曾回中國臺灣創辦了一個芯片制造廠世大半導體。1999年,臺積電以51億美元收購世大后,當時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約張汝京商談了好幾次,希望他留下來,但張汝京去大陸之意已定,為此他還被罰了很多臺積電的股票。
- 2000年8月,52歲的張汝京自籌資金,帶著400多名中國臺灣、美國、歐洲、韓國的優秀工程師跨洋而來,經過考察張汝京決定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為大陸建立一座芯片制造廠。此后20年張忠謀與張汝京的二張龍虎斗就拉開了序幕!
圖左/張忠謀 圖右/張汝京
納什點評:
- 用張汝京的話來說,是“海外華人、國外VC和國內政府一起湊錢成立了中芯國際。”而在張汝京內心,中芯國際承載著中國發力追趕世界水平的重擔。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讓中芯國際創下了半導體行業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當時國內半導體業形成一股新風。2000年建廠, 2001年試投產,2004年銷售額即達到9.75億美元。2004年中芯國際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掛牌上市,躋身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廠。如果張汝京一直掌控中芯國際納什會給中芯國際兩萬億市值!
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
老大臺積電的狙擊
- 伴隨中芯國際的快速擴張,是來自美國和中國臺灣當局的打壓,以及全球芯片制造老大臺積電的狙擊。用張汝京的話來說,陳水扁幾乎是“天天罰他”,先以未經相關部門許可到上海投資為由罰他500萬元臺幣;收購天津摩托羅拉工廠后,再罰500萬臺幣;投資北京12英寸廠后,又罰了500萬臺幣。
- 更致命的,是和臺積電接下來長達6年的法律訴訟。2003年,臺積電和北美子公司向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提交訴訟狀,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專利及竊取商業秘密,要求賠償10億美元,而2003年中芯的收入僅有3.6億美元。中芯國際最終扛不住官司。2005年,雙方達成第一次庭外和解。根據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
張汝京告別中芯
- 和臺積電的知識產權糾紛在和解1年半后又重燃戰火。在臺積電洋洋灑灑的訴狀中涉及65項商業機密,臺積電披露了各種細節和證據,其中包括2000年,時任臺積電質量和可靠性項目經理的商業盜竊案。此事后來被臺積電報警,警方立馬搜查了這位人士在新竹的家,扣押了她的電腦。 在電腦硬盤里,發現了中芯國際人士寫給她的那封郵件和部分臺積電內部資料,以及她向中芯發送這些資料的郵件記錄。這是直接且致命的證據。
- 2009年11月3日,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判決中芯國際敗訴。2009年11月10日, 中芯國際宣布了一則令所有人猝不及防的離職公告,總裁兼CEO張汝京宣布離職,并辭去執行董事,CEO由曾任華虹集團CEO的王寧國接任。幾小時后,中芯國際發布和解協議的具體信息:中芯國際分4年向臺積電賠償2億美元現金,同時向臺積電支付8%股權,外加授出2%的認股權。
納什點評:
- 在納什看來張汝京的離職是中芯國際發展的分水嶺,在2000-2009年的第一個十年中,盡管歷經坎坷,但中芯國際的發展可以說勢頭迅猛,臺積電張忠謀也正是看到如此,才會不遺余力的打壓中芯國際,或者說將張汝京和中芯國際隔離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的后面的十年,中芯國際可以說進入了失去的十年,公司先后經歷江上舟、王寧國、邱慈云、趙海軍、梁孟松等領導人,雖然每個人都相當優秀,但卻無法真正執掌并引領中芯國際在重重障礙中突圍!
中國芯片發展的障礙重重
芯片雖小,卻近乎集成了人類所有的科技知識與工藝,不僅僅涉及了物理、數學、化學等基礎理論,還有上百年積累的光學、機械、化工的技術與工藝的積累,它絕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平淡無奇。
- 精密化工:芯片所涉及的原材料都需要令人恐懼的純度,動輒8個9(99.999999%)的純度或以上,而且不僅僅是少數幾個材料如此,幾乎所有的材料都要類似的純度,因為芯片內部尺寸如此之小,都是納米級的,對雜質、缺陷無法容忍。好在我們已經有滬硅產業在崛起!
- 精密機械與精密光學設備:集成電路目前已發展到7nm級別,在這個基礎上還要保證內部線路的清晰無毛邊,那么機械設備、光學設備的精度以及重復精度、振動提出的變態要求就可想而知了,而這都是建立在西方上百年的技術積淀上的,很難一揮而就的趕上。
- 電子設計工具EDA:現在集成電路的復雜度是空前的,芯片內的晶體管數量早已突破十億以上,這也就意味著不可能人工進行設計,而必須是計算機自動設計,這就涉及到了高度自動化的設計工具,這些工具不僅僅是個軟件問題,更重要的是人家數十年的設計經驗與方法的一個集成,這都是需要時間積累,而非一個金錢與人力的堆砌問題,就像你堆砌100個好詞在一塊,也不會是好文章。
納什點評:
- 除了上面羅列的一系列困難,我們發展芯片制造還有一個其他國家沒有的障礙: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尤其是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一個企業、一個國家很難完全在這種科技前沿短期內實現全部超越!
- 比如中芯國際花1.2億美元重金訂購的一臺7nm的EUV遲遲無法交貨,芯片制造的重要工具是高精度光刻機,而光刻機的技術和設備被荷蘭的ASML所牢牢控制,其設備賣給美國、韓國、甚至中國臺灣,唯獨不賣給中國大陸。沒有了先進的制造設備,就沒有辦法生產工藝先進的芯片,就無法趕超歐美的步伐。
- 在中芯國際成立之初,為突破國際技術封鎖,吸納了各路背景資本,但這也造成股東利益復雜且難以平衡:政府希望國內半導體能追上世界先進水平,財務投資股東希望得到資本回報。中芯國際成立的20年,不同背景管理層的頻繁更換,不管是對戰略的研究,對供應鏈的掌控,都沒有形成團隊的力量。最關鍵的人才凝聚也不到位。這也是導致中芯國際在張汝京離開后陷入發展困境的另一個原因!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019年華為事件之后,國內半導體行業進入戰時狀態。作為大陸最具實力的芯片制造企業,業內將國內芯片的崛起寄托于中芯國際身上。
- 2017年10月,中芯國際宣布前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梁孟松入職中芯,同樣任職CEO,帶領中芯國際朝28納米、14納米先進工藝制程沖刺。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后,中芯在工藝上推進很大,2018年10月中芯國際宣布14 nmFinFET工藝研發成功,2019年2月再度宣布12nm FinFET 工藝也將問世。
-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也給中芯國際帶來機遇。根據《電子時報》的報道,中芯國際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海思半導體的14納米FinFET工藝芯片制造訂單。
-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計劃對華為的管制政策升級。很多人認為,臺積電不能再為華為生產芯片;也在5月1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附屬公司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按照當下匯率計算,注資分別折合人民幣約為106億元和53億元。
- 2020年5月5日,中芯國際還官宣擬在科創板上市,計劃募集資金人民幣200億,實際募集532.3億元,用于投資先進技術。
納什點評:中芯國際的萬億估值的由來
中芯國際不是一家企業,背后是一個產業鏈
- 中芯國際可以說不止是華為,更是整個中國芯片的“最后的備胎”。雖然現在跟臺積電相比,中芯國際在工藝水平上落后約兩代。而且中芯一條芯片生產線上,美國半導體設備大概占比達到48%,也無法直接違反禁令給華為供貨。但政府一定會保護好這個平臺,拉動上游設備廠商進步。
中芯國際不同臺積電,已超越了簡單經濟利益
- 所謂時勢造英雄,因為中美貿易戰,讓科技尤其是芯片成為決定國運的壓艙石,所以雖然作為芯片制造行業的老大,臺積電拿走了行業里60%-70%的利潤。以2019年的財務數據為例,臺積電營收達364.32億美元。而中芯國際2019年營收31.16億美元,凈利潤2.35億美元。營收是有臺積電的1/10,凈利潤只有臺積電的1/50。但臺積電之于臺灣更多是經濟利益,而中芯國際為代表的芯片產業,早已超越技術和經濟利益本身,估值已經不能用簡單財務數據來衡量!
- 看看新股豪華配售隊伍就知道:中芯國際的戰略配售投資者涵蓋了央地政府投資基金、國有企業以及海外政府(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阿布達比投資局)等,此外,中芯國際還與本次參與戰略配售中的18家大型企業或其下屬企業與中芯國際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包括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新投資有限公司等,將在技術、人才、產品等各方面合作領域內開展戰略合作。
- 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與中芯國際本次發行戰略配售投資者背后,還出現了一眾半導體上市公司的身影。聚源芯星是由14家產業鏈企業聯合組成的投資基金,包括上海新陽、中微公司、上海新昇、中環股份、韋爾半導體、匯頂科技、聚辰股份、安集科技、全志科技、盛美股份、徠木股份、江豐電子、至純科技、瀾起投資等,均為A股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子公司。這個名單請注意,入局者都是我們追蹤芯片的目標!
中芯國際不是中石油第二,而是華為第二
- 有些網友說,中芯國際就是中石油第二,顯然忽略一個事實,中石油上市的時候,大盤已經連續兩年牛市,指數在6000點高位,現在證監會為了不重蹈覆轍,對券商的打壓可謂不遺余力,即使為了營造一個慢牛,長牛!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已經被高度重視,承擔從未有有過的重任,明白了這一點就不用擔心中芯國際對大盤的影響,更不用擔心他會步中石油后塵!
- 另外中石油是啥?中石油倒閉還有中石化、中海油、可以說分分鐘就可以有個中X油取而代之。納什之所以上面引用那么多,就是想說明,中芯國際在當下的不可復制性;想想華為在美國打壓下頑強的起舞,給國人帶來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現在中芯國際也肩負了這種歷史使命,如果茅臺都可以有2.2萬億的市值,那給中芯國際1萬億估值夸張嗎!
自古英雄多磨難,敢教日月換新天
- 最后納什引用華為這周宣傳照,作為結尾,任老爺子說“極端困難的外部條件,會把我們逼向世界第一”,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中美貿易戰也許中芯國際會在蹉跎中泯然眾人矣!在這種內外交困,萬眾矚目下,上文說的公司內部管理團隊、人才凝聚問題會被解決,一旦內部團隊擰成一股繩,再配合外部產業緊密配合,不信可以看看上面這次參與配售的芯片產業聯盟名單就知道。
- 就像渾身彈痕累累的伊爾2轟炸機,困難從來都是更大勝利的前奏、挑戰更是堅強隊伍的磨刀石,在極端困難情況下,要英勇奮斗,不能像一只病貓,等待著,幻想特赦。敢戰方有前途、善戰才能勝利;
- 祝愿中芯國際7月16日上市開啟新征程!讓我們拭目以待納什的祝福是否會兌現!
你認為中芯國際市值是否過萬億? (單選)
評論 16
幽幽醉蘭 2020-07-15 10:44
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納什一定行[耶]
谷雨159494202 2020-07-15 10:32
中芯國際就是第二個中石油!!!
用戶266763654 2020-07-15 10:12
是不是曾經用買來的芯片貼自己的標簽的公司?
用戶8478173363617 2020-07-15 10:03
為什么沒開?
天地共主3 2020-07-15 09:50
中芯的目標是替代2.7萬億的臺積電,中國芯片市場占全球的40%。中芯只占有中國的20%。這空間和格局,不談國家戰略,只談錢,一萬億算毛
laughing66 2020-07-15 09:19
希望資本是講情懷的
luisunnan49160395 2020-07-15 09:17
管它呢,炒完再說,用腦就賠
坑爹股市 2020-07-15 09:03
老師 不會意思 今天不上市[大笑][大笑][大笑]
U149205871 2020-07-15 08:56
去年退市的時候市值5億美金……
憤怒的公雞 2020-07-15 08:54
期待第二個中國石油
用戶30786450457 2020-07-15 08:33
開盤270元
星空影視庫_ 2020-07-15 08:33
萬億可能性大,但不是這兩年能到的,買中芯國際可能長線更賺錢,短期也許沖下高點就回落了。
手機瀏覽器用戶-剛慧 2020-07-15 08:06
中芯國際的上市,就是中國和美國的第一戰,全國人民都支持!是中國崛起的里程碑,是美國衰亡的喪鐘!
用戶4413801575681 2020-07-15 07:51
好文
納什先生 2020-07-15 07:42
早就該如此了,不要被所謂的波段所迷惑。
投資人大先生 2020-07-15 07:28
早,老師,看完您的文章了我今天打算買回東財,我覺得東財是券商里最有發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