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份展期后,目前海偉集團又一只債券出現展期情況,這家200億資產的“河北巨頭集團”自成立以來走多元化發展道路、一味求大,如今資金鏈已經岌岌可危了。
01債券連續展期
10月16日,河北海偉交通設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偉集團”)公告稱,“15海偉01”應于2019年10月15日到期兌付本金30%,共計人民幣1.8億元,現對原兌付本金進行展期。
具體兌付方案為:2020年3月15日兌付到期本金的50%及該部分本金對應的展期利息,2020年6月15日兌付剩余到期本金及該部分本金對應的展期利息。
“15海偉01”是海偉集團2015年10月發行的一只公司債,當前余額2.4億,期限5年,每年付息一次,在第3、4、5年末按30%、30%和40%的比例分3次償還本期債券的本金,最后一期利息隨本金的兌付一起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海偉集團第一次債券展期了,在今年8月1日《小債看市》已經注意到,海偉集團發行的另一只公司債“16海偉01”已經出現展期的情況。
7月29日,大公國際已將海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BBB-,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同時將“15海偉01”等三只債項等級下調為BBB-,此前海偉集團主體和該債項評級均為AA+。
據《小債看市》統計,目前海偉集團存續債券還有三只,分別為“15海偉01”、“15海偉02”和“18海偉01”,總余額為8.2億元。
02 91%流動負債
據官網介紹,海偉集團始建于1992年,坐落在河北省景縣經濟開發區內,是一家集公路材料、高級軟包裝材料、電子材料、石化新能源材料的研發、生產、推廣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
海偉集團官網
海偉集團擁有河北海偉集團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海偉電子”)、河北海偉集團軟包裝有限公司(下稱“海偉軟包裝”)、以及海偉石化有限公司(下稱“海偉石化”)3家子公司,其中石化產品為集團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2018年,由于海偉電子和海偉軟包裝產品銷售規模下降,海偉集團業績出現下滑,實現營業收入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1.84億元和7.25億元,分別同比減少12.31%和37.76%。
2019年上半年,海偉集團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再次雙雙下滑,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8.96%;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31.0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大幅流出3.75億元。
除了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流出外,由于投資電容膜第五條生產線及丙烷脫氫項目二期項目,海偉集團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18.74億元。
在海偉集團現金流大幅流出的同時,其手中的資金也吃緊,截至2019年6月末貨幣資金僅剩余6.48億元,大部分還為受限資金不可動用。
《小債看市》分析海偉集團財務狀況,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及存貨高企;
2019年上半年,海偉集團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均達到歷史最高值,存貨及應收賬款周轉效率均有所下降。
存貨
第二、受限資產規模大;
截至2019年6月末,海偉集團受限資產總額為57億元,占總資產比重為26.9%,占流動資產比重為46.6%,受限資產規模較大對資產流動性產生不利影響。
受限資產情況
第三、在建工程資金投入巨大;
截至2019年6月末,海偉集團在建工程項目為23.14億元,較去年年末增長20億元,2019~2021還計劃投入40.45億元。
在建工程
從償債能力來看,海偉集團總負債76.4億元,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69.27億占總負債比重高達91%,其中銀行借款等短期負債共計45.99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海偉集團對外融資主要依靠銀行借款,但未使用授信額度持續下降,截至2019年6月末未使用額度僅為6.12億元。
銀行授信情況
銀行授信資金余額不足,海偉集團外部融資又寄希望于發債,但其2018年在債券市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僅募得1.6億元。
現金流大幅流出、資金鏈吃緊,還有高額負債壓頂,而海偉集團所持股權也大比例被質押,集團100.00%股權和海偉石化49.00%股權均被質押予華夏銀行,質押期限為1年,海偉還有多少資金騰挪空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海偉集團對外擔保風險,其對外擔保企業較多,主要為當地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目前對外擔保余額為5.27億元。
銀行授信情況
由于被擔保企業均未能按期還款,海偉集團多次被納入被執行人名單,并分別于2019年1月29日和5月15日兩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老賴”名單。
民營企業外部擔保風險不容小覷,《小債看市》曾經關注過的西王集團等諸多企業,都曾被企業間互相擔保而拖入債務泥潭,沾一身泥拔不出腿。
03 一味求大
海偉集團前身為河北海偉交通設施有限公司,成立時為中外合資企業,后因外方未實際出資,后由交通部公路所河北景縣海偉交通設施廠再組建公司。
2000年10月,交通設施廠和自然人張俊娥、宋文蘭一同設立河北海偉交通設施有限公司,公司性質為民營企業,宋俊青持股60%,宋文蘭持股40%,宋俊青和宋文蘭為父女關系。
回顧創始人宋俊青的創業之路,頗有魄力。
1987年30歲的宋俊青從鎮供銷社辭職毅然下海創業,從修好三臺發電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之后的七八年他就專心干起了電機維修組裝生意。
1992年宋俊青創立海偉集團,創業伊始他自主研制開發出無縫伸縮縫技術,一舉填補了國內公路材料領域的空白,也是海偉集團的獨特專利技術。
在此基礎上,宋俊青1998年又成功研發出另一種公路材料--改性瀝青,其技術性能指標位居國內領先水準,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再次彌補國內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海偉現在已是華北最大的改性瀝青生產和施工廠家。
宋俊青
2002年之后的十幾年間,宋俊青又先后成立了生產包裝膜、電容膜、聚丙烯等分公司,海偉集團的產業布局進一步加強。
但這一系列擴張和多元化發展的背后,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
僅僅聚丙烯一個項目就需要投資48億元,該項目是衡水市歷來年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是國務院“拉動內需項目”、省“十二五”重點項目。
今年5月,河北省省長許勤還在海偉石化指導工作,海偉集團先后被評為河北省國際科技合作示范企業、河北省“三個一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企業等稱號。
海偉集團官網
“中國百強民營企業家”、“河北省創業功臣”等美譽光環下的宋俊青曾經說過:力爭用五年時間,將海偉打造成為在世界第一的的石化新材料基地。
一直以來,這家200億資產規模的巨頭集團,力爭要做到中國最大的聚丙烯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工電容膜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丙烯單體生產基地......
“世界第一”、“最大”這些字眼無不透露著宋俊青對資產規模的強烈追求,但資金鏈危局下的海偉集團應該停下“一味求大”的腳步了,處理好資金的利用效率、盤活資產、擺脫流動性危機才是眼前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