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藥,還是當初的云南白藥的嗎?
福建首富陳發樹(右)和收購云南白藥的幕后推手唐駿(左)。
提起云南白藥,大家第一印象是“民族中藥瑰寶”、“中藥牙膏”,沒錯,至少曾經是如此。
但是這家中藥龍頭企業,越來越變味了。
最近,云南白藥公布了2020年年報:營業收入327.43億元,同比增長10.38%;實現凈利潤55.16億元,同比增長31.85%;實現扣非凈利潤28.99億元,同比增長26.63%。公司擬每10股派發紅利39元(含稅)。
看上去業績不錯,分紅也可觀。
但是投資者的眼睛的雪亮的,這一亮麗業績未能促進股價大漲。3月29日,云南白藥一度暴跌8%,最終收跌6.89%,最新價124.81元,市值1594億,PE估值29倍。
凈利潤30%以上的大幅增長?為何市場不認賬,很簡單,這錢不是主營業務賺來的,很多是靠炒股賺來的,去年股市好,自然賺了不少,但是今年股市如此震蕩,股價大幅回調,可以想見,云南白藥也會虧損不少。
一,炒股能賺錢,更能虧錢
根據云南白藥財報分析,2020年云南白藥通過股票投資賺了23億,差不多占了利潤的一半。
從他們買的股票來看,還的確是價值投資風格:貴州茅臺買了6億多,賺了8700萬左右;伊利股份買了8.8億,賺了2.45億;更牛的是小米,買了16億,賺了15億,接近翻倍,此外還持騰訊股票8.6億。
但是如果這些股票今年沒賣出的話,云南白藥將會和散戶一樣,坐一次過山車。
今年以來,這四只股票除了騰訊仍保持上漲6%以下,其他幾只都大幅度回調:小米集團跌25%,恒瑞醫藥跌19%,伊利股份跌9%。這樣粗略估計,云南白藥一季度賬面上虧損額度已超過8億。
好好一家以所謂祖傳秘方打天下的民族中藥瑰寶,終于淪為了A股操盤手。
A股里不少公司炒股炒得風生水起,結果無心主業的教訓很多,比如同是醫藥股的上海萊士,大家印象應該深刻:2015年的牛市大賺15億,然而2018年的大熊市17億。股價最高時炒到95元,最慘時跌到5元(有高送轉),妥妥的坐了把過山車。
最后公司痛定思痛,作出個艱難的決定:不炒股了。
對于一個賭徒來說, 戒賭的確不容易,需要莫大的勇氣。
二,云南白藥為什么喜歡炒股?
這個問題得從福建商人陳發樹說起,這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
陳發樹是上市公司新華都老板,是做傳統商場生意的,這些年經營越來越不好,新華都最新股價也跌至4元左右,市值不到29億。
但是,早幾年間,陳發樹請了打工皇帝唐駿當自己副手,唐駿是誰?他是來玩資本游戲的。
唐駿曾在《唐駿自傳》中介紹了到新華都之后,主要進行了投資,選擇標的一是國企,二是壟斷,先是看中了青島啤酒,買了!
2009年,新華都又看中了云南白藥,本來與云南紅塔達成了股權轉讓協議,結果簽完協議,22億元轉讓款陳發樹五天內就打過去了。沒想到云南白藥股價暴漲,紅塔反悔了,人家是國企,股價漲這么高,再以原價轉讓,這不是國有資產流失么。
于是陳發樹跟云南紅塔打起了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最高法最終判決了,陳發樹沒占到便宜:云南紅塔只退回22億元現金及利息。
陳發樹心有不甘,并非放棄謀取云南白藥的股權。
2016年,在積極響應混改的浪潮下,陳發樹以254億元的代價入股云南白藥控股。不久,云南白藥控股又進行了新一輪增資,陳發樹以其間接持有的18.68%股份以及他本人和新華都持有的4.25%股份成為云南白藥實際第一大股東。
終于,云南白藥一家國企,正式改姓陳。由于股價持續上漲,陳發樹的持股云南白藥市值已達429億元,浮盈142億元。
從此,A股多了一家超級操盤手。云南白藥從此風格大變。
三,A股不缺操盤手,缺少偉大公司
說實話,作為一家藥企,云南白藥已乏善可陳,布局醫藥、原生藥材、快消、茶品四大領域,在多元化經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醫藥行業是一個高投入行業,然而,從研發投入看,云南白藥與同行業公司相比則顯得捉襟見肘。
2020年,云南白藥研發投入金額為1.81億元,同比增長4.14%;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僅0.55%,與2019年的0.59%相比有所下降。
在已發布2020年年報的11家中藥類A股上市公司中,云南白藥研發投入占比墊底,明顯低于沃華醫藥的4.64%、東阿阿膠的4.51%、華潤三九的4.26%和九芝堂的3.19%。
事實上,云南白藥多年來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一直不足1%,2015年至2019年該指標分別為0.48%、0.40%、0.35%、0.41%和0.59%。
沒有研發,自然就沒有競爭力的新品,這些年,云南白藥還在吃牙膏的老本,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54億,凈利潤接近19億,凈利率35%,ROE高達38%。
但是,從2015年開始,云南白藥的核心凈利潤就在25億到30億之間徘徊,六年幾乎零增長。營業收入增長率長期在10%以下徘徊。
云南白藥也想過突圍,介入新的領域,比如洗發水、衛生巾、普洱茶什么的,但是并不算成功。
還有,云南白藥賬上有很多現金,既然無處可投,或許以資本動作見長的陳發樹,首先想到的就是炒股了。
主業不行——沒有新突破口——賬上有大量現金——選擇炒股,一發看上去就水到渠成了。
可惜了,四大中藥龍頭,除了片仔癀還披著神秘外衣,勉強能打,其他眼看都顯疲態。原因何在?自然還得在企業自身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