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雪球網的今日話題提了一個很經典的問題:中國平安位列公募基金前10大重倉股,漲幅倒數第一!中國平安怎么了?
2020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五糧液、中國平安、美的集團、寧德時代、中國中免、瀘州老窖、隆基股份、邁瑞醫療、立訊精密。
看到這張圖,很多中國平安的股東心里是懵逼的,因為我們,對的包括我,一直認為現在A股兩極分化的行情,公募基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是他們非理性的抱團使得高估的股票繼續高估,低估的股票持續低估,但是沒想到中國平安也是被報團的。
截止2020年末,中國平安被公募持有總市值達到461.77億元,相較于三季度末的243.22億元增長了超200億元,持股數量也增加了1.86億股
所以,今題話題在該問題下還@我了,問中國平安為什么下跌?
坦白講,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股價的變化這誰能知道?
股市中業績虧損股價上漲的股票太多了,股市中業績增加股價上漲的股票也太多了。
很多人認為股價的變化和業績是緊密相關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短期看,股價的漲跌和業績真沒啥關系。新能源汽車有什么業績?天齊鋰業控股股東減持,還有增發,20年前三個季度巨虧11億,然而股價翻了五倍,現在市值1017億,你說有什么理由?
山西汾酒市盈率127,來,你給我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當一個股票價格變化的時候,大家就會從價值、業績、趨勢、概念、資金、政策等等角度去分析,去試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去說服自己,說服自己這種價格變化是合理的,別人看不明白是別人水平不行。
因為我們總喜歡面對一個理性的,行為有邏輯,可以預測的市場先生。可惜了,市場先生不吃這套。
市場先生大聲疾呼,我是傻子,我是瘋子,我是神經病,你給我說你能理解我的行為?你能理解我,你是不是神經病?我都神經病了還能被你理解,太打臉!
所以,我覺得回答"中國平安為什么不漲?"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是:我不知道。顯然這是我認為最好的答案,吃瓜群眾不滿意,紛紛叫嚷:來點雞湯!雪球也很尷尬:你這樣讓我很難給你打賞啊。
那我就分析分析吧。
股價不漲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假如中國平安股價是90,一段時間后股價是95,那就是漲了,股價是85,那就是跌了。漲跌主要取決于最后的成交價和最開始價格基準的比較。
這個最后的成交價和這個時間段的成交數量是沒有關系的。
很多人喜歡關注"凈買進多少股"或者"凈流進多少資金"這兩個數據,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在一次交易中心,買和賣總是相對應的。有人買進1萬股,必然有1萬股的賣出方。有人買進1億,必然有人賣出1億。
A股上面很多人關注所謂的外資,北上資金,我實在搞不明白關注這些有什么用。
再說說所謂的公募持倉,2020年1月21日,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公募基金2019年4季報披露完畢。據天相投顧數據,2019年4季度公募基金大筆減持中國平安、貴州茅臺,對中國平安的減持市值達98.26億元。具體看,2019年4季度的前十大減持個股為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永輝超市、隆基股份、溫氏股份、生益科技、恒瑞醫藥、通化東寶、白云機場、滬電股份。其中,中國平安的減持市值為98.26億元,貴州茅臺的減持市值為49.01億元,永輝超市、隆基股份的減持市值也分別達到33.48億元和30.13億元。對溫氏股份、生益科技、恒瑞醫藥的減持市值也都超過20億元。
大家再把這則報道和今年的報道比較,你說這種關注這種所謂的基金持倉有什么價值?也就是媒體找點事情,自媒體從業者吸引一點傻傻的粉絲吧。
也可能是炒股太寂寞了,找點事情做吧。
具體到中國平安,公募買進1.86億股,這些是哪里來的?一部分是卜蜂集團減持了H股2.2億股,一部分是散戶的賣出,看看整個雪球網有多少大V清倉中國平安就知道了。當然如果把卜蜂集團也看做機構,那么散戶的對手盤,機構是凈賣出的。
賣出多少,買進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交價,賣出方愿意在一個較低的價格賣出,買進方愿意以一個較低的價格買進,這才是中國平安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
整個市場不看好中國平安!
并不是買進了就意味著看好,賣出也可以是看好,比如愿意以150元的價格賣出中國平安,這難道不是看好?
據中金公司剛出的研報,預計公司2020 年NBV同比下降32%,符合市場預期。預計營運利潤同比略微增長2%,內含價值增長11.4%,凈利潤同比下降15%。
如果這個預測比較準確,好的方面是盡管2020年經營困難,但是營運利潤和內含價值還是增加的。不好的方面是,NBV下降的幅度太大了,我說過NBV決定公司的估值,中國平安估值上不去就是手NBV的壓制。當然,在這個基數下,2021年的NBV大概率是轉正的,但是是一個低質量的轉正,2020年的悲慘業績會影響到后面幾年的EV增速,畢竟,池子里面進水的管道小了好多。
很多朋友問,中國平安改革失敗怎么辦?如果改革成功,中國平安自然一騎絕塵,如果改革失敗,中國平安還是行業的巨無霸。
一年1000億打底的利潤,就是我們投資中國平安的底氣。
中國平安委實超出同業太多,同行目前連影子都看不到。
但是中國平安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個是產品端,對于一些走性價比互聯網產品的應對不足,就像淘寶被拼多多打擊一樣,我覺得中國平安除了做好富人的服務,針對大富翁這樣的窮人也應該果斷出擊,推出相應的產品,不要給對手生存的空間。
第二個是投資端,中國平安的投資端很多人都在指責,我不能說對,因為我看了他們的指責,壓根不懂保險,在瞎叫喚,連壽險和財險的特性、投資限制、利源結構都不知道就敢質疑中國平安為什么不買茅臺?真笑死我了,想去解釋,幾句話也說不清楚。
但是我也不能說錯,畢竟中國平安一年一千多億的利潤,這部分利潤是可以自由投資的,是不受負債端約束的,為什么不多花點錢請點雪球的大V買點好股票呢?(哈哈),或者請我去也行的。我覺得中國平安在自由盈余的再投資方面做得很不好。
如果沒有好項目,那么可以分紅或者回購,每年拿出500億回購注銷也可以啊,不要太沉迷于資產的規模上,既然用不好就還給股東吧。這點應該向蘋果公司和中國太保學習,前者是超級回購的代表,后者是高分紅的典范。
說到這里,大家還記得2020年山半年很多人認為中國平安不會上漲的原因是"市值太大了",現在貴州茅臺翻了三倍,騰訊7.2萬億左右了。還有人認為市值是中國平安股價上漲的障礙嗎?不幸的是,中國平安的股價確實沒有上漲。
那么回頭看,現在我們通過分析中國平安是公募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但是為什么不漲?除了浪費時間,還有什么意義?
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還是:我不知道。
大家以后也不要關注什么北上資金,南下資金,什么基金持倉,調倉之類的信息了,這些就是糊弄小白的。
好了,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么嚴肅話題的好答案,如果你覺得是,那就幫我點個贊吧。
最后說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李錄明確表示他不會來中國發行基金,他二十幾年來只有一個基金,在外面沒有任何投資,自己的錢百分之百都在這個基金里,條件跟大家一樣,不收管理費,然后前6%的累計回報都是免費的,6%之上分成。不成立其他基金是因為想公平地對待每一個投資人,保證所有投資人得出來的結果完全一樣。 他表示,巴菲特和芒格也是這樣做的,巴菲特的錢全部都放在伯克希爾一個地方,所以你永遠不能說有利益沖突。“有的時候投資的情況會好些,有的時候會差些,但他不會騙你,他對待你跟對待別人永遠是一樣的。”而中國的很多基金,則不是熱衷于提高投資技巧,而是熱衷于發新基金。所謂的業績優秀明星基金經理,很多是不斷發新基金給老基金高位接盤,營造舊基金的所謂盈利假象,誘騙更多的無知基民加入,本質上就是龐氏騙局。如果中國不加強對基金的管制,龐氏騙局越演越烈,最終必有暴雷的一天。有必要限制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數量,才能迫使基金公司重視每一個基民的利益。
今天我有已經打電話給證監會投訴,并提了兩個建議:對于公募基金應該控制單個股票以及行業整體的占比,應該在基金公司整體對所有產品總的單個股票占比和行業整體占比做出規定;控制基金公司在每個自然年度發行類似基金的數量。防止機構散戶化,最有形成對資本市場的重大傷害。
我的微信公眾號,股海沉思,歡迎關注,一起聊投資。
評論 3
小杯子助你大健康 2021-01-25 22:08
目前持有平安2200股,持股成本72.56難得動了,愛咋咋地[捂臉]
一Yii 2021-01-25 21:54
公募3個點不到,北向7個點多點,估計都還不想拉升,是不是還想吸籌?
逆風5567 2021-01-25 21:39
沒事,正準備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