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1、2019年財報概況:2019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290.11 億元,增幅為 4.5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 潤 117.95 億元,增幅為 4.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 1,358.94 億元,增幅為 5.79% 。分紅10股1.5元,分紅率36%,股利率2.4%。整體中規中矩,沒啥亮點。
2、一季度,由于鐵路裝備業務交付量減少,中車營收下降15%,利潤下降58%。受到疫情影響也挺嚴重!
3、還是之前的態度:中車不慍不火,下跌空間也有限。如果要賭基建再次起航,值得一睹。兩會要來了,不看看嗎?
“中國神車”能否再次發車?歡迎留言交流!
企業看點:更新至2019年報以及2020季度報,持續更新,歡迎關注。
1、行業地位:
中國中車作為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連續多年軌道交 通裝備業務銷售規模位居全球首位,銷售收入超過位列第二的阿爾斯通和第三的龐巴迪之和。
2、業務:
中車主要產品:動車組、機車(俗稱火車頭)、客車、貨車、城市軌道車輛(地鐵、輕軌)、通用機電(各種機電設備)。業務分為四項——鐵路裝備、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新產業和現代服務,2019年營收情況如下:
(1)中車的毛利率平均是23%,是一個穩定、合理的水平;
(2)中車現代服務業在縮減,聚焦主業是好事;
(3)鐵路裝備增長乏力!
3、研發:
中國中車產品技術研發體系基本涵蓋了從嵌入式底層軟件技術到應用級控制軟件技術,從基礎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到產品關鍵技術,從系統集成技術到產品工程化實現技術的全技術鏈,從芯片到板卡,從零件到模塊、部件,從系統到整機整車的全產品鏈,基本形成了能夠滿足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技術產品發展需要的,包括設計分析、計算仿真、試驗驗證、檢驗測試、信息情報、創新管理等技術創新保障能力。
2017年開始,研發支出超過100億每年,并且逐年增加,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共122.65億元,占營業收入5.36%。
4、成果:
2017年6月26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上路,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意味著我國已全面系統掌握高鐵核心技術。
2019年,時速 250 公里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4400 馬力交流傳動貨運內燃機車、時速 160 公里快捷貨 運列車等新產品取得新突破,時速 600 公里高速磁浮列車、時速 400 公里可變軌距高速動車組等 研制取得重大進展 。
5、科研人員:
截至2018年底,全集團共有在職員工近17萬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2446人、本科學歷52420人、專科學歷39992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占員工總數的62.31%。專業技術人才61333人,占員工總數的36.45%。高級職稱11177人(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55人)、中級職稱20285人、初級職稱23300人,分別占專業技術人才的18.22%、33.07%、37.99%。高技能人才56156人,占工人總數的56.26%。其中,技師9997人、高級技師3533人。
全集團共有2名工程院院士,38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集團公司科學家14人、首席專家132人,8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121 人成為“全國技術能手”。
6、海外業務:
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機遇,各類軌道交通裝備實現全面出口,出口產品覆蓋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實現了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轉變,出口市場實現從亞非拉傳統市場到歐美澳高端市場轉變。產品+技術+服務組合輸出持續深入。2019年,新增澳大利亞雙層客車增購項目、烏茲別克斯坦電力機車項目、“天狼星號”動車組捷克項目、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哥倫比亞地鐵、墨西哥輕軌、葡萄牙地鐵 。
可惜的是,中車海外收入2018年為193億,2019年為198億,海外收入增長相對緩慢(2.48%)。另外,海外的出口產品主要是零部件、城軌地鐵。動車組基本沒啥突破,這是困境也是空間。
7、行業展望:
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要完善普速鐵路網,建成高速鐵路網,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 2025 年,鐵路網規模達到 17.5 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 3.8 萬公里左右,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已啟動規劃建設。
截至 2019 年末,全國(不含港澳臺)累計有 40 個城市開通城軌運營線路 6,730.27 公里,其中 2019 年新增通車里程 968.77 公里,再創歷史新高。2019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共批復鄭州、西安、成都 3 個城市的 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和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方案調整,涉及項目線路長 度共計 687.45 公里,總投資額 4,647.9 億元。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提出大力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內的軌道交通建設。
2020 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將持續保持強度和規模,確保投產新線 4,000 公里以上,其中高鐵 2,000 公里;國 鐵集團將加快推動川藏鐵路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完成貨運增量行動目標,深入實施客運提質計劃 和“復興號”品牌戰略,推進鐵路裝備高質量發展。
行業需求具備長期的可持續性。另外,大量的產品輸出,將帶來巨量的鐵路裝備修理改裝業務,這也是中車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其中,2019年維修收入381.58億,增長15%,占總收入16%。
8、其他業務:
(1)風力發電機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風電葉片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二;
(2)高分子復合材料產業已在行業樹立起以技術領先的領導者形象;
(3)城鄉污水治理裝備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污水治理總包業務穩步增長;
護城河:
1、進入門檻:
中國目前有7家企業擁有城市軌道車輛生產資質,可生產地鐵、輕軌、單軌等軌交產品,其中包括中國中車的6家子公司。最后一家就是京車(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占據國內地鐵車輛10%左右的市場份額)。
2、系統性技術能力:
涵蓋了從嵌入式底層軟件技術到應用級控制軟件技術,從基礎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到產品關鍵技術,從系統集成技術到產品工程化實現技術的全技術鏈,從芯片到板卡,從零件到模塊、部件,從系統到整機整車的全產品鏈。這種系統性能力,足夠讓大部分覬覦者望而卻步,國際上能夠與之競爭的對手就三四家。
點評:
1、中國中車,基本是我國軌道交通行業的代名詞。中國中車是集大成者,背后也牽連著成百上千家相關產業企業,最后通過中國中車輸出。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中車不是組裝廠,不是品牌商,而是掌握著行業核心技術的企業。它不應該淪為中石油。
2、海外軌道交通市場: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9萬公里,占全世界總里程的2/3,相對而言,海外的空間更大。海外的蛋糕,才是中國中車增長的最大看點。另外,像國內前幾年那種大躍進式的建設是沒有的。
3、國內軌道交通市場:目前比較平穩,營收平穩,市值配置是可以了。倘若……來一波大基建……就不一樣了。
4、行業需求,增長緩慢,與政府政策相關度高。
5、估值:市盈率約16,市值1800億。利潤與海康差不多,市值比海康的一半高一點,市場對它有點嗤之以鼻,當年炒它的氣息蕩然無存。
評論 1
小數人 2020-05-01 16:23
做好國內吧,蛋糕不是畫出來的,真實生活不是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