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越來越相信,歷史總是一個循環的說法,這個在我大A也行得通。
7月2日,A股大漲,券商板塊掀起漲停潮,7月3日,A股再次大漲,中信建投沖擊漲停,兩大券商龍頭合并的消息再度傳來。據外媒報道,中信證券母公司中信集團將作為主收購方,從中央匯金手中購買中信建投的股份,從而成為其最大股東,相關細節仍在敲定中,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內部均同意了這項合并計劃。
兩個券商合并的傳言已經有過一次,4月14日傳言“滿天飛”的當晚,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均快速發布了辟謠公告,這次相比上次傳言顯得更加明確和具體。
昨日晚間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未曾召開過黨委會審議批準上述傳聞所稱的相關計劃,也未得到任何股東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本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關于兩家券商合并的可行性,筆者同意“券商中國”的分析:
其一、中信集團今年來核心高管相繼完成更替,處于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的中信集團正開啟新的階段。
其二、中信集團對中信建投的業務和人事素來有較大話語權,中信建投證券的黨組織關系歸中信集團黨委管理。
其三、雙方在人事、文化上等多方面淵源頗深,合并不存在深度障礙。
其四、“中信系+中央匯金”持有中信建投股權比例超過40%,中信證券“清倉”減持虛晃一槍。
其五、同類項合并是打造航母券商的現實需要。
但是即使有各種可能性,最關鍵的是高層是怎么樣想的。如果高層不想合并,不論有多少可能性都是白搭;如果高層想合并,即使驢頭和馬嘴也能對在一起,拉郎配的事情很多,所以以上分析意義不大。
最近中信集團人事變動也許能夠追尋到一些蛛絲馬跡。
今年3月20日,央行原副行長朱鶴新接棒常振明,成為新一任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5月29日,原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副總經理任生俊被任命為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監事長;6月中下旬,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炯正式退休,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奚國華接任中信集團總經理之職務。
以上人事變動其實也屬于正常,主要是中信集團現有的一些高管,到點退休,某些分公司出現一些問題,中信集團本身不論是歷史淵源還是資產規模都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高管配置自然也是高級別的,這方面也看不出什么問題。
有些人還從文化高管淵源股權上分析,也意思不大。
筆者認為最有殺傷力的分析是跟當年中車合并進行分析,似乎能悟出一個大概的意思。
當年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并,A股牛市啟動,中間各種傳言各種辟謠各種消息,各種漲停跌停,集中體現了中國A股的所有性格、特色。最終中國南北車合并成為現實,長期停牌,最后開板漲停到跌停,帶動A股崩盤,這是一個血的教訓。
簡單回顧一下:
2914年9月,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國資委正推動南北車合并為一家公司,以避免南北車之間進行惡性競爭,且強強聯手后的南北車更有利于中國高鐵技術出口海外市場。該報道還稱,南北車合并事宜仍在起步階段,雙方尚未解除和談判,但南車和北車都已商報了合并方案給國資委。
此后,中國兩大鐵路設備制造巨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并的傳聞再度迅速散播,但南北車合并的消息并非屬實。南車和北車均發布公告對南北車合并一事做出辟謠,雙方的公告均稱,該公司及控股股東未上報有關南車和北車合并的方案給國資委。
最終,3個月后,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于2014年12月30日晚正式宣布,雙方以南車換股吸收北車的方式進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更名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自澄清公告發布,到南北車成功合并,市場被引爆。中國北車3個多月大漲175%,中國中車(南車)股價直接翻了7倍。
此后南北車宣布停牌,而A股大盤已經成了沸騰的火山,加速趕頂,直到崩盤。6月8日,中國中車首秀即一字漲停,截至收盤依然有近200萬手買單封在漲停板上;H股也風涌云起,截至收盤報15.68元,漲4.53%,盤中最大漲幅一度超過13%。這不禁讓人贊嘆中國股市的神奇。合并換股后中國中車總股本達272.89億股,按照6月8日32.4元的收盤價,市值高達8842億元,超過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等世界機車制造龍頭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軌道制造業“巨無霸”。
6月9日,集合競價階段中國中車以漲停板開盤,然而開盤后股價便直線跳水,5分鐘之內重挫至29.16元的跌停價,盤中小幅拉升后一路在低位震蕩,午后再封跌停板,截至收盤,大跌9.3%,報價29.28元,全天市值縮水近700億元;H股跌幅也高達12.5%。
6月10日,中國中車跳空近乎5個點低開,帶動整個大盤也跳空低開,然后整天中國中車沒有像樣的反彈動作,盡管下午大盤開始反彈最終差點收紅,并基本彌補了跳空缺口,但是中國中車繼續下跌,直至收盤是近乎跌停的位置。此后表示連續的跌停。
當時,有分析認為:中國中車的改革,事實上象征了國企的改革方向,也事實上是A股牛市的主線之一,而其天花板也是A股的天花板。現在看來這是灼見。
那么現在來看券商的合并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筆者認為,兩家券商合并肯定目前高層在探討,可能性很大,就是為了應對金融市場開放后,外資如高盛、大摩的競爭。
證券市場不能與其他市場比,本身就是寡頭市場,贏家通吃,目前看中金公司已經沒落,想要進一步崛起必然也是聯合并購,中國的券商本身的能力根本不能跟國際投行相比,目前的情況,高盛大摩們進來,如果按照市場化的方式競爭,比如競標,根本就不是對手,中國必須打造競爭能力旗鼓相當的券商來競爭。
更何況目前中國券商過于分散,數量多,能力差,大多都是搞關系,在搶項目的時候打價格戰,互挖墻腳,合并操作是避免這種惡性競爭的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中國中車的股價已經到了地下室,此后,出現了中國神船,中國神煤,中國神電等等等等,對于這次以改革為名的合并,效果到底如何,高層怎么評估的,目前我們難以確定,這決定了兩家券商未來是否合并以及合并的方式。
不過當年那次與中國中車合并同行的A股大牛帶來的觸目驚心的瘋狂,仍然歷歷在目,當人們健忘歷史的時候,好歹也回頭看看,那些在天臺上縱身一躍的靈魂。
。
評論 2
四維金融智庫 2020-07-03 13:50
你比那些縱身一躍的好多了
華你知 2020-07-03 13:33
中車害死了老子,虧了十幾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