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分析一份年報,不僅僅是閱讀一份年報,還要多年份、多同行/競爭對手年報比較。在四問分析法框架下,一份年報分析主要分四部分:一是業務分析(企業的本質、宗旨和使命),二是行業分析,三是財務報表與競爭戰略分析,四是估值與安全邊際分析。此外,開頭強調學習方法和知識體系(文化母體+價值投資)的重要,結尾強調獨立思考(多元思維)和情緒控制的重要。年報分析的目的,就是讓年報自己說話,拒絕做不明真相的韭菜。為了讓年報自己說話,就要讓年報內容可見、可讀、可理解。
信息技術及電信業務大類(包含電子信息、軟件服務、電子元件、安防設備、通訊行業、電信運營)里,電子元件行業或許更能顯示出我們“世界工廠”的產業鏈優勢。不過,電子元件也可能是東財行業分類中最復雜的,需要歸類分組分別研究。所以,我把東財電子元件分成四組,分別為:印制電路板及覆銅板、照明/顯示/光學/聲學/傳感、集成電路、連接器/消費電池/電容器/充電器/電子制造服務等。下面簡單了解一下這幾個分組上市公司的情況,特別是立訊精密所在的分組:
(一)印制電路板及覆銅板分組,2019年凈利潤排名如下:鵬鼎控股(002938)29.2億、建滔集團(00148.HK)21.52億、建滔積層板(01888.HK)21.52億、生益科技(600183)14.5億、深南電路(002916)12.3億、滬電股份(002463)12.1億、景旺電子(603228)8.37億、東山精密(002384)7.03億、崇達技術(002815)5.26億、依頓電子(603328)5.18億、勝宏科技(300476)4.63億、世運電路(603920)3.29億、超聲電子(000823)3.03億、興森科技(002436)2.92億、奧士康(002913)2.68億、博敏電子(603936)2.02億等等。
2020年8月7日收盤,市值500億以上的有(A股股價×總股本):鵬鼎控股1132億、深南電路720.1億、生益科技628.7億。
印制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縮寫PCB)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中國作為全球PCB行業的最大生產國,2019 年占全球PCB行業總產值(Prismark預估達613億美元)的比例53.8%,具有產業鏈優勢。其中,鵬鼎控股2019年營收266億(通訊用板199億、消費電子及計算機用板67億),研發投入13.52 億,凈利潤29.2億。按營收計算,鵬鼎控股2017-2019位列全球第一大PCB生產企業。
(二)照明/顯示/光學/聲學/傳感分組,2019年凈利潤排名如下: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39.91億、TCL科技(000100)26.2億[扣非2.35億]、藍思科技(300433)24.7億、瑞聲科技(02018.HK)22.22億、京東方A(000725)19.2億[扣非負11.7億]、視源股份(002841)16.1億、三安光電(600703)13.0億、歌爾股份(002241)12.8億、合力泰(002217)10.8億、歐普照明(603515)8.90億、長信科技(300088)8.45億、深天馬A(000050)8.29億[扣非2.46億]、利亞德(300296)7.04億、丘鈦科技(01478.HK)5.42億、洲明科技(300232)5.30億、歐菲光(002456)5.10億、華工科技(000988)5.03億[扣非2.39億]、水晶光電(002273)4.91億、陽光照明(600261)4.84億、國星光電(002449)4.08億、銳科激光(300747)3.25億、得邦照明(603303)3.08億、佛山照明(000541)3.01億、聯創電子(002036)2.67億、海洋王(002724)2.57億、三雄極光(300625)2.45億等等。
2020年8月7日收盤,市值500億以上的有(A股股價×總股本):京東方A(000725)1667億、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1588億港幣(1588×0.8956=1422億人民幣)、藍思科技(300433)1348億、歌爾股份(002241)1254億、三安光電(600703)1193億、TCL科技(000100)889.6億、視源股份(002841)674.9億、瑞聲科技(02018.HK)740.2港幣(740.2×0.8956=663億人民幣)、歐菲光(002456)523.3億。
這一分組的業績波動較大。作為LED(LED芯片)龍頭的三安光電,2019年營收74.60億(化合物半導體產品營收57.19億),研發投入6.48億,凈利潤13億(扣非6.9億),相比2018年下滑54.12%。三安光電2008年上市以來累計增發融資179億(分紅不到37億),最近一次增發融資是2000年6月,募集資金69.66億。看來想要維持LED(LED芯片)龍頭地位,也不容易。
作為顯示面板龍頭的京東方,2019年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等五大主流產品銷量市占率繼續穩居全球第一。京東方2019年營收1161億(端口器件營收1064.82億、智慧物聯營收167.31億、智慧醫工營收13.57億),研發投入87.48億,凈利潤19.2億[扣非負11.7億]。京東方2001年上市募集9.75億后,還增發6次總共募集717億(累計分紅52億)。京東方想要挑戰三星和LG,看來還需要持續投入。而且,顯示面板領域(特別是大尺寸面板)國內也有競爭對手,比如TCL科技,2019年營收572.7 億(TCL華星營收339.9億),研發投入54.6 億,凈利潤26.2億[扣非2.35億]。
作為防護玻璃面板龍頭的藍思科技,2019年營收302.58億(中小尺寸防護玻璃213.06億、大尺寸防護玻璃37.94億、新材料及其他產品48.16億),研發投入16.39億,凈利潤24.69億。藍思科技是消費電子行業外觀創新變革的引領者,是首次將玻璃屏引入高端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首次將陶瓷、藍寶石材料應用到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首次將3D玻璃應用到手機的企業。即便如此,藍思科技的業績也受行業周期影響,2018年凈利潤僅為6.37億,扣非凈利潤為負4億。觸控顯示一體化(ITO導電玻璃、觸控玻璃、減薄玻璃)的長信科技,2019年營收60.24億(消費電子之中小尺寸觸控顯示一體化業務板塊、汽車電子之中大尺寸觸控顯示一體化業務板塊、超薄液晶顯示面板業務板塊、ITO導電玻璃板塊),研發投入2.09億,凈利潤8.45億。
作為液晶電視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龍頭,視源股份2019年營收170.53億(液晶顯示主控板卡營收79.58億、交互智能平板營收69.42億),研發投入10.01億,凈利潤16.1億。
光學領域,作為攝像頭模組龍頭的歐菲光(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和觸顯模組出貨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營收519.74億(光學光電產品營收402.49億,微電子產品營收110.19億,智能汽車產品營收4.62億元),研發投入26.16億,凈利潤5.1億。歐菲光的利潤可真是薄如紙片,過去5年凈利率均低于3%。港股上,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光學產品制造企業(車載光學鏡頭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手機攝像鏡頭與手機攝像模組市場占有率全球前二),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2019年營收378.49億(光學零件營收88.15億、光電產品營收287.48億、光學儀器營收2.85億),研發開支22.09億,凈利潤39.91億。
作為聲學龍頭的歌爾股份,2019年營收351.48億(精密零組件營收106.20億、智能聲學整機營收148.23億、智能硬件營收85.14億),研發投入20.23億,凈利潤12.81億。港股上,瑞聲科技(02018.HK)2019年營收178.84億(聲學/動圈器件業務收入81.7億、光學業務收入10.7億、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業務收入76.9億、微機電系統業務收入9.3億),研發開支17.17億,凈利潤22.22億。聲學企業,業績影響因素除了手機出貨量(2019 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為13.71億部,同比下降2.3%;2019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89億部,同比下降6.2%),近來最大的影響因素可能便是智能無線耳機(TWS)銷量了。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 point Research 報告,2019年全球智能無線耳機(TWS)銷量達1.20億部,2020年將達到2.30億部。
(三)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縮寫IC,也稱芯片,產業鏈分為設計、制造、封裝及測試)分組,2019年凈利潤排名如下:匯頂科技(603160)23.2億、中芯國際(688981)17.9億[扣非-5.22億]、華虹半導體(01347.HK)11.32億、瀾起科技(688008)9.33億、兆易創新(603986)6.07億、卓勝微(300782)4.97億、韋爾股份(603501)4.66億、紫光國微(002049)4.06億、華潤微(688396)4.01億、北方華創(002371)3.09億、華天科技(002185)2.87億、博通集成(603068)2.52億、上海貝嶺(600171)2.41億、揚杰科技(300373)2.25億、瑞芯微(603893)2.05億等等。
2020年8月7日收盤,市值500億以上的有(A股股價×總股本):中芯國際(688981)5986億、韋爾股份(603501)1630億、滬硅產業(688126)1219億、兆易創新(603986)1040億、北方華創(002371)1032億、瀾起科技(688008)995.5億、紫光國微(002049)946.6億、匯頂科技(603160)944.2億、寒武紀(688256)910億、卓勝微(300782)756.2億、長電科技(600584)736.8億、華潤微(688396)673.1億、圣邦股份(300661)519.7億。
其中,中芯國際2019年扣非凈利潤為負5.22億,H股(00981.HK)股價(2020.8.7收盤價29.900)遠低于A股,滬硅產業2019年凈利潤負0.8991億(扣非負2.37億),寒武紀2019年凈利潤負11.8億。A股相對H股高溢價形成鮮明對比!高市值與低利潤形成鮮明對比!
A股相對H股的高溢價(新上市),不禁讓人想到中國石油(601857),2007年11月5日上市,發行價16.70,收盤41.13,對應的是H股(00857.HK)收盤14.533港幣。現在呢?2020年8月7日,A股收盤4.45,H股收盤2.710港幣。然后又想到我們的驕傲——中國中車(601766),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南、北車合并為中國中車后,2015年6月8日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當日A股(601766)收盤31.62,H股(01766.HK)收盤14.592港幣。現在呢?2020年8月7日,A股收盤5.93,H股收盤3.390港幣。
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由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組成,也就是說,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分為設計業、制造業、封裝測試業三大產業。芯片設計,A股以匯頂科技(指紋識別芯片、觸控芯片)、瀾起科技(內存接口芯片)、兆易創新(閃存芯片)、卓勝微(射頻前端芯片)、韋爾股份(CMOS 圖像傳感器芯片)、紫光國微(智能安全芯片)、博通集成(無線通訊集成電路芯片)、瑞芯微(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寒武紀(AI芯片)等為代表;晶圓制造,A股以中芯國際(晶圓代工)為代表;封裝測試,A股以長電科技(600584)、華天科技(002185)、通富微電(002156)為代表。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企業,以華潤微(688396)為代表。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7562.3 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設計業銷售額3063.5 億元,同比增長21.6%;制造業銷售額為2149.1億元,同比增長18.2%;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349.7億元,同比增長7.1%。根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 4451.3 億塊,同比增長6.6%;進口金額3055.5億美元,同比下降2.1%。出口集成電路2187億塊,同比增長0.7%;出口金額 1015.8億美元,同比增長20%。
毋庸置疑,股民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抱有殷切希望,可是企業高估值上市,新上市企業又立即給予超高估值,這會透支多少年的成長,會磨滅多少暴富的高管員工,又有多少普通股民能分享少數成功企業的成長紅利呢?
(四)連接器/消費電池/電容器/充電器/電子制造服務等分組,2019年凈利潤排名如下:立訊精密(002475)47.1億、領益智造(002600)18.9億[扣非9.07億]、FIT HON TENG鴻騰精密(06088.HK)16.42億、億緯鋰能(300014)15.2億、環旭電子(601231)12.6億、中航光電(002179)10.7億、盈趣科技(002925)9.73億、三環集團(300408)8.71億、納思達(002180)7.44億、安克創新(300866)7.21億、宏發股份(600885)7.04億、橫店東磁(002056)6.91億、天合光能(688599)6.41億、深圳華強(000062)6.30億、太極實業(600667)6.22億、海航科技(600751)5.22億[扣非1.19億]、德賽電池(000049)5.02億、法拉電子(600563)4.56億、光弘科技(300735)4.29億、順絡電子(002138)4.02億、航天電器(002025)4.02億、火炬電子(603678)3.81億、南都電源(300068)3.69億[扣非0.9858億]、通達集團(00699.HK)3.60億、飛榮達(300602)3.51億、風華高科(000636)3.39億、艾華集團(603989)3.38億、和而泰(002402)3.03億、振華科技(000733)2.98億、宏達電子(300726)2.93億、萊寶高科(002106)2.82億、鴻遠電子(603267)2.79億、杉杉股份(600884)2.70億、福蓉科技(603327)2.63億、江海股份(002484)2.41億、航天彩虹(002389)2.32億、奧海科技(002993)2.22億、中科三環(000970)2.01億等等。
2020年8月7日收盤,市值500億以上的有(A股股價×總股本):立訊精密(002475)3747億、億緯鋰能(300014)999.7億、領益智造(002600)813.3億、環旭電子(601231)580.7億、中航光電(002179)537.1億。
作為連接器龍頭,立訊精密2019年營收625.16億(消費性電子營收519.90億、電腦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收41.13億、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收23.61億、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收22.37億、其他連接器及其他業務18.14億),研發投入43.76億,占營收比例7.00%,凈利潤47.1億。
競爭對手中,作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FIT HON TENG/鴻騰精密(06088.HK)營收305.03億(43.72億美元,其中移動設備營收17.39億美元,通訊基礎設施營收8.85億美元,電腦及消費性電子7.95億美元,汽車、工業及醫療營收1.29億美元,智慧家庭營收2.66億美元,智能配件營收5.59億美元),研發支出2.5億美元,凈利潤16.42億人民幣(2.33億美元)。
中航科工(02357.HK)控股的軍用連接器龍頭中航光電,2019年營收91.59億(電連接器及集成組件營收70.72億,光器件及光電設備17.23億,流體、齒科及其他產品營收3.64億),研發投入9.20億,占營收比例10.04%,凈利潤10.7億。不過奇怪的是,按照2020年8月7日收盤價計算,中航科工的總市值為321.2億港幣(約288億人民幣,1港幣=0.8956人民幣),估值遠低于控股的四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中航光電[002179]39.78%、中航電子[600372]43.21%、洪都航空[600316]43.77%、中直股份[600038]6.56%+28.21%[持有哈航集團100%],持股總市值超過600億人民幣)。A股估值那么高(2020.8.7收盤,中航光電市值537.1億,中航電子市值394.1億、洪都航空219.5億、中直股份市值387.3億),為什么還有人追?是中航科工低估,還是A股高估呢?也許,追高的股民只想“炒”股而已,不在乎價值;也許,廣大股民不知道這四家公司的控股股東中航科工也是上市公司,只是不在A股上市,所以不知道兩個市場估值差距如此之大。
此外,連接器行業的上市公司,還有航天電器(002025)、電連技術(300679)、勝藍股份(300843)、徠木股份(603633)等。
以“打造最具創造力的鋰電池龍頭企業”為企業發展愿景的億緯鋰能,2019年營收64.12億(鋰原電池業務營收18.92億、鋰離子電池業務[小型鋰離子電池和動力電池]營收45.20億),研發投入4.77億,凈利潤15.2億。問題是,億緯鋰能進入競爭激烈的動力電池領域,將會是價值創造還是價值毀滅呢?在中小型電源管理系統暨封裝集成細分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的德賽電池,2019年合并營收184.43億(電源管理產品銷售收入46.11億、二次組合電池銷售收入160.69億),研發投入2.96億,凈利潤5.02億。此外,相關上市公司還有南都電源(300068)、雄韜股份(002733)、鵬輝能源(300438)等。
電子制造服務(EMS)領域,環旭電子2019年營收372.04億(通訊類產品營收139.21億、消費電子類產品營收128.62億、電腦類及存儲類產品營收41.94億、工業類產品營收42.04億、汽車電子類營收17.73億),研發投入13.73億,凈利潤12.62億。領益智造(江粉磁材與領益科技于2018年完成資產重組)2019年營收239.16億(精密功能及結構件營收169.32億、顯示及觸控模組39.82億、充電器15.57億、材料業務8.46億),研發投入11.40億,凈利潤18.9億(扣非9.07億)。盈趣科技2019年營收38.54億(創新消費電子產品營收25.88億、智能控制部件8.38億、汽車電子產品1.06億),研發投入2.70億,凈利潤9.73億。
除了以上提及的領域,還有一些其它電子元器件或服務也歸入這一分組,比如電容器領域,有:法拉電子(薄膜電容器,2019凈利潤4.56億)、火炬電子(陶瓷電容器,2019凈利潤3.81億)、艾華集團(鋁電解電容器,2019凈利潤3.38億)、宏達電子(鉭電容器,2019凈利潤2.93億)、鴻遠電子(瓷介電容器,2019凈利潤2.79億)、江海股份(鋁電解電容器,2019凈利潤2.41億)。充電器領域,有安克創新、奧海科技。還有電子陶瓷領域的三環集團,繼電器領域的宏發股份等等,這里不再展開。
這些企業中,誰會成為真正的科技長牛股呢?誰更值得投資呢?什么估值水平具有安全邊際呢?是否還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和投資工具(可轉債、指數基金)呢?
毛主席說:“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毫無疑問,做投資也需要做調查,也就是研究分析。對證券投資者來說,不閱讀年報,就沒有發言權。不會閱讀年報,同樣沒有發言權。換言之,做投資需要投資方法論。延伸閱讀:《我的投資方法論》
我的投資方法論是四問分析法,也就是一邊閱讀年報,一邊問四個問題:(1)這是一門怎樣的生意(業務分析[企業的本質、宗旨和使命])?(2)這門生意是否值得投資(行業分析)?(3)如何分析這門生意(財務報表與競爭戰略分析)?(4)如何給這門生意估值(估值與安全邊際分析)?如下圖所示:
四問分析法
下面,我們以立訊精密(002475)為切入點,希望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在A股中尋找電子元件行業的投資機會。
投資第一問,這是一門怎樣的生意(業務分析[企業的本質、宗旨和使命])?
延伸閱讀:《投資第一問》
投資第一問,我們首先把證券看成是企業的一部分所有權或債權,從企業的本質(為社會解決問題)出發,了解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滿足顧客的需要,為顧客創造價值),回答德魯克的經典三問:我們的業務[事業]是什么?我們的業務[事業]將來會是什么?我們的業務[事業]應該是什么?我們還可以從華與華方法講的三個層面——拳頭產品、權威專家、夢想化身,去衡量企業的投資價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翻開年報,閱讀。以立訊精密(002475)為例,具體步驟:
第一步,到巨潮資訊網下載一份年報。第二步,打開年報,翻到“公司業務概要”、“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閱讀。
立訊精密(002475)2019年報(p9),公司業務概要: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連接線、連接器、聲學、無線充電、馬達、天線、智能穿戴、智能配件等零組件、模組與系統類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電腦及周邊、消費電子、通信、汽車及醫療等領域。
來源:立訊精密(002475)2019年報(p11)。
可以簡單對比一下同行,如:FIT HON TENG/鴻騰精密(06088.HK)、中航光電(002179)、航天電器(002025)、電連技術(300679)、勝藍股份(300843)、徠木股份(603633)等,以及電子元件其它領域的龍頭企業,見前文。
企業的本質是為社會解決問題,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是滿足顧客的需要,為顧客創造價值。
立訊精密致力于解決什么問題呢?
立訊精密官網和2019年報中均沒有提及企業宗旨和使命,只在官網提了口號:以科技連接未來。
如何用科技解決“連接”問題呢?
立訊精密的“未來發展戰略”是(2019年報,p35):公司已從單一的消費電子市場連接產品廠商發展到綜合覆蓋連接線、連接器、聲學、天線、無線充電及震動馬達等多元化零組件、模組與配件類產品的科技型制造企業。基于一貫的發展戰略,公司未來將持續以消費電子所累積的強大產品研發和技術儲備能量,不斷順應市場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戰略部署與規劃,豐富公司產品品類、增強自身抵御單一產品與業務的風險能力,以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在互聯產品方面,公司將持續深入通信與汽車產業進行全方位產品布局,同時探索其他行業(如工業與醫療產業)的發展機會;在精密模塊產品方面,公司將持續挖掘消費電子產業中精密度更高、更適合發揮公司優勢的產品機會,同時探尋汽車、通信及工業領域更廣泛的高價值應用商機;針對系統級成品,基于公司垂直整合優勢與強大的項目落地能力,我們已成功布局了可穿戴及眾多智能配件類產品業務,并將持續精進智能硬件綜合能力,充分利用公司各項精密模塊自動化制程平臺,力爭為各產業客戶的系統產品在設計與量產解決方案上提供更多價值。此外,為應對近年來因中美貿易摩擦及肺炎疫情等造成的復雜局勢,公司將加快執行國際化產能布局的步伐,持續提升企業應對風險能力。
德魯克在《成果管理》一書中指出:企業經營的是知識與企業經營的是顧客是完全一樣的(《管理》[使命篇]:由于企業的宗旨是創造顧客,工商企業只有兩項基本職能:市場營銷和創新)。
華杉與華楠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2016版)一書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核心業務,是為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案,華與華方法把它分解為三個層面:(1)拳頭產品:最能給大家解決問題的幾個產品。(2)權威專家(首席知識官):企業要成為社會某一方面的首席知識官,為社會承擔知識儲存和知識探索的責任和使命。人們常說的顧客的黏性,產品體驗是一個黏性,知識依賴是更廣泛更深刻的黏性。(3)夢想化身:每一個品牌、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夢工廠,一流的企業都代表了人類在某一方面追求的夢想,承載了人類夢想的企業就是全球首席企業。拳頭產品、權威專家、夢想化身,會帶來什么?帶來營銷成本的極大降低,當社會養成對你的習慣性咨詢依賴,當你成為人類未來夢想的化身,你的一舉一動都萬眾矚目,你自己就是最大的媒體。”
立訊精密的拳頭產品是什么呢?無疑是連接器(消費電子產品)。立訊精密作為哪方面的權威專家呢?無疑是電腦連接器專家,但軍用連接器專家卻是中航光電(002179)。立訊精密代表人類哪方面追求的夢想呢?多年前,立訊精密已將互連產品布局領域轉至通信、汽車、工業、醫療等市場,但目前該行業內最具競爭實力的廠家主要集中在歐、美、日。此外,2020年7月17日,立訊精密及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WIN SMART CO.,LTD. 簽署了《收購框架協議》,擬與立訊有限共同出資以現金收購WIN直接及間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簡稱“江蘇緯創”)及緯新資通(昆山)有限公司(簡稱“昆山緯新”)的100%股權。目標資產初步確定交易價格約為人民幣33億元(含稅價),其中,立訊精密計劃出資不超過6億元。緯創是三家 iPhone代工制造商之一,不過份額不高(低于富士康、和碩科技)。而且手機代工領域,工業富聯(601138)2019年營收4087億(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2445.54億、云計算1629.23億、科技服務6.24億),研發投入94.27億,凈利潤186億,遠高于立訊精密的47.1億凈利潤,但2020年8月7日收盤市值只有2842億,遠低于立訊精密的3747億。另外一家港股上市的手機代工企業比亞迪電子(00285.HK),2019年營收530.28億(手機筆電業務454.09億、新型智能產品60.25億、)汽車智能系統業務15.94億),凈利潤15.98億,2020年8月7日收盤市值754.8億港幣。立訊精密參與收購兩家工廠,進入手機代工領域,這將是價值創造還是價值毀滅呢?
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是滿足顧客的需要,為顧客創造價值。要界定一家企業的宗旨和使命,就需要回答德魯克在《管理》(使命篇)一書提出的經典三問:(1)我們的業務是什么?是由顧客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所滿足的需要來界定的。要問誰是顧客?顧客在哪里?顧客購買什么?給顧客帶來的價值是什么?(2)我們的業務將來會是什么?挖掘尚未滿足的顧客需要。(3)我們的業務應該是什么?需要有計劃地淘汰那些不再適合于企業宗旨與使命,不再能夠為顧客帶來滿足并做出卓越貢獻的“舊事物”。
一家成功的企業靠什么驅動呢?驅動一家企業不斷成長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一家企業的宗旨和使命。
立訊精密沒有提及宗旨和使命,只提了口號:以科技連接未來。
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決定了立訊精密的業務。而立訊精密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取決于顧客的需要,取決于是否能夠為顧客創造價值。
具體如何做呢?立訊精密“下一年度經營計劃”中談到(2019年報,p35-36):2020年,消費電子業務仍將占據重要位置。基于前述公司未來戰略布局規劃,以及公司在制造工藝、垂直整合、成本管控與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相關優勢,隨著5G、AI技術的發展及市場對可穿戴式健康產業、智能家居產業的成長需求,中長期來看,公司消費電子業務預計將保持樂觀成長。通信領域,從產業與產品技術的角度看,未來走向5G之后的通信產品將向小型化、集成與整合化發展。汽車“新四化”的持續深入也將推動汽車業務逐漸向消費電子發展軌跡靠近。無論是通信或汽車業務,其產品制程、自動化工藝與技術將越來越多地借鑒消費電子的先進模式與經驗。通過將公司在消費電子精密制造領域積累的深厚沉淀進行跨界應用,無疑將為通信與汽車業務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0年公司將大力推行自動化工藝的平臺化建設,將自動化資源升級為泛用的集團共享平臺,使其在不同產品和模塊中實現切換,在充分發揮跨界應用功效的同時,也將大幅減少相關資源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此外,公司高度重視智能化平臺建設。2020年,公司將圍繞信息化平臺搭建、數據采集與分析、智能化決策進行重點建設,依托強大的ERP系統,一方面持續橫向打通公司與客戶、供應鏈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深化集團數字化銷售、采購及運營模式;同時,將智能制造原理和體系深度應用于公司各主要產品的生產制造等相關環節。基于以上建設,公司將以互聯網思維和智能化工具實現采購、生產及銷售等各環節數據的互聯互通,做到實時響應需求、以數據迅速決策、快速配置企業資源,最終構建高度智能化的運營和制造體系。
看不懂怎么辦?不確定怎么辦?
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第3版)一書,提煉出巴菲特投資方法(購買企業)12準則。這12個準則分為4大類:企業準則、管理準則、財務準則和市場準則。對于企業準則,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企業應該簡單易懂;企業應該有持續穩定的運營歷史;企業應該有良好的長期遠景。
關于企業準則,立訊精密的產品和業務雖然越來越多,但還算符合這三方面要求的。如果覺得無法理解、無法看懂怎么辦?很簡單,不投資。
巴菲特建議,只投資自己能夠理解的企業,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巴菲特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專注于發現并跨越1英尺的跨欄,而不是我們擁有跨越7英尺欄的能力。”
其實,要真正看懂一門生意,或是看懂一家企業,并不容易。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呢?只有終身學習,邊讀邊用。接下來研究投資第二問,也就是做行業分析。
2020.8.10
評論 1
風中的云 2020-08-10 19:57
這些票沒有30個點甚至50個點以上的調整是不能進的!